返回 第25章 征战徐州 (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温斩杀了朱珍之后,他也明显的感觉到了军队中的变化,为了转移将士们的注意力,在朱珍事件发生两个月后,他决定再次攻打徐州,希望能够鼓舞一下气势,但是当时正好碰上雨季,军队士气更加萎靡,朱温虽然亲自到前线观战,但是效果不大,无奈之下,只好暂时退兵。

但是此时的朱温并没有回到汴州,而是在萧县大营住下了,按理说他想在应该回到汴州才对,毕竟李克用还在虎视眈眈河阳等地,一旦北线遭到进攻,那么他在南边将承受很大的压力。

而此时淮南的情况真的让他舍不得。要知道,朱温攻打徐州感化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通前往淮南的通道。

淮南在朱温的有意促进下一直保持着内斗的局面,孙儒和杨行密两个人打来打去,朱温则是一个随机砝码,总的思想就是扶弱抑强,让淮南保持内斗的局面,也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淮南的形式就是这样,孙儒和杨行密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孙儒暂时占据了上风,但是双方的实力都有了消耗。但是朱温兵强马壮,所以朱温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决定趁机拿下淮南。而恰好此时的李克用也正在周边谋求扩张和争霸,一时间倒也顾不上朱温在南面的行动。

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朱温命令庞师古率领围困徐州的主力大军渡过淮河进攻扬州(此时的扬州已经被孙儒临时占据)。但是孙儒也不是个吃干饭的,虽然庞师古号称十万大军,但是中了他的埋伏,经过数次战役,最终庞师古无奈败退。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些能够预测到,但是有些完全不是人力能够控制和预测的。要是庞师古真的拿下了淮南,那么一切都好说,但是关键是庞师古没有能够拿下淮南,但是为了这次行动,朱温还是要付出应有的代价的。

第一个因为卞军主力撤走,宿州发生了兵变,宿州小将张筠赶走了朱温任命的宿州刺史张绍光,然后自称留后,而后投降了时溥。

第二个,就是汴州的主力撤走,这样给了时溥缓口气的时间,这个时溥也不是平常人,立刻找到机会联络河东李克用,请求援兵。

对于这样的事情,李克用自然是无有不允,毕竟这也是符合他的战略利益的,更不用说朱温和他有大仇了。所以很爽快的派了五百精骑前来,虽然人少,但是这代表的是一种态度表现的是一种姿态,那就是中原的事他李克用管定了。

这就是庞师古带着主力攻打淮南所产生的两个后果,至于解决方法,我们也一个个来说。

第一个,没什么好说的,带兵再抢回来就是了,于是朱温带亲兵准备夺回宿州,先前张筠不知道汴州军厉害,主动迎战,结果被打的落花流水,损失惨重,后来干脆闭城不出,等待着徐州方向的援军。

此后不久,传来了李克用派遣援军的消息,朱温也只能长叹一声,然后将俘虏的河东、徐州将领在宿州城下砍了脑袋,就撤军回汴州了。此时防备李克用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二件就是徐州军和河东过来的援军这件事,就在朱温围攻宿州的时候,时溥却命人进攻朱温的老家砀山县,他这样做得目的,估计大家也都能想到,两个敌对的人,一个突然偷偷进入另一个的老家,除了断根、挖坟、坏风水之外,我真的想不到在当时还有什么目的了,总不能只是搞一个砀山县一日游吧。所以朱温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的震惊,当即让他的大儿子,朱友裕带着军队赶赴砀山县防备河东军和徐州兵。

朱温提前有了准备,徐州和河东的军队想要偷袭自然是不会成功的,被斩杀数千人,俘虏将领三十余人,全部杀死在了宿州城下。

大致解决了这两件事之后,朱温却没有丝毫的轻松,因为他知道他在这里杀了李克用的援兵,那么李克用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的,他和李克用之间必然要开战,要是他现在继续进攻时溥或者进入淮南的话,那么他的北面必然要暴露在李克用的兵锋之下,这种风险他不敢冒,所以现在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他和李克用之间的矛盾。

而且我们上面说过,朱温这个人比较善于借势,而且十分在意表面的工作。让他全力进攻河东的话,他也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再说他也没把握真的能够一次性的解决李克用,只是准备给李克用找点麻烦,让他自顾不暇。

所以接下里的一年时间,朱温先是拉拢朝中大臣,暗中鼓动朝廷出兵讨伐李克用,虽然最终被李克用打败了。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李克用的影响力和势力,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李克用只顾着自己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根本顾不上朱温,这一点为朱温提供了充足的行动时间,所以朱温也没有客气。大顺二年(公元89年)八月,朱温命令大将丁会、葛从周进攻宿州,宿州乃是进攻徐州和进入淮南的要道,战略位置不用多说,朱温此时势在必得。

刺史张筠一看卞军来了,紧闭城门固守待援不敢主动出击。但是一直等了两个月之后,还是没见时溥派来一兵一卒。在加上葛从周为了攻城,干脆截了大运河,引开河水把宿州城淹了,这样一来宿州城成了一片**,吃的没了,烧的没了!城墙也开始脱落,这一切都让张筠感觉到希望越来越渺茫,而时溥好像也将他选择性遗忘了,最后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朱温。宿州再次平定。

而刚刚得到宿州后不久,徐州大将刘知俊因为遭到时溥的猜忌,也投降了朱温。至于为什么时溥猜忌手下的大将,很简单,大家只要是往前翻看看时溥这个感化军节度使是怎么得来的就行了。就像宋太祖,他自己黄袍加身,但是他也害怕他手下的将领将来也搞个黄袍加身,所以才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朱温一直在收拾朱瑾朱瑄两兄弟,没有继续在徐州扩大战果,但是时溥却觉得汴州主力已经撤了,他有机会收复失地了,于是大举进攻宿州,宿州守将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郭言,这个人是朱温口中的虎将,但是运气不太好,就在徐州兵被打败退去后,郭言登上城楼视察情况,却突然被一枝流箭射中身亡。

而等到了朱温从郓州和兖州回来,听说郭言死了,一心想要为郭言报仇,于是大举进攻徐州。

时溥深知他不是朱温的对手,于是像朱温请和服软了。

但是朱温提出了一个条件:“请和可以,你时溥离开徐州,让出感化军,然后回长安等候新的任命。”

当初时溥对于这个提议还是同意的,但是后来等到朝廷的诏令下来,他又反悔了,说是数万感化军将士,舍不得他离开,所以他就只能留下了,这个借口大家都知道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在史书上记载的是因为时溥担心一旦他离开徐州城就会被朱温抓住然后杀死,所以他不敢冒险。

其实我们分析一下,时溥第一次选择投降,很有可能是真心实意的,毕竟他当时的环境已经基本上到了绝境,所以为了活命时溥主动提出和解,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为什么后来又反悔了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时溥真的担心朱温会杀他,而且他让出了感化军,他不知道皇帝会任命他什么职位,这样不确定的未来,可以说是用小命来赌博,时溥不敢赌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和朱温谈判的这一段时间里。徐州兵恢复了不少,这让他觉得应该还是有能力和朱温打上一仗的。第三个就是当时汴州的主力都在攻打朱瑾和朱瑄两兄弟,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朱温得知了时溥反悔的消息之后,十分愤怒。在十一月份成功攻占了濮州之后,和朱氏兄弟俩的战斗告一段落。朱温再次把目光瞄上了时溥,这一次他不准备再和谈了,而是准备直接拿下徐州。

时溥一看朱友裕带着十万大军又来了,硬打他肯定不是对手,除了一方面固城坚守之外,还向兖州的泰宁军节度使朱瑾求援。

景福二年(公元89年)二月,朱瑾得知消息立刻带着两万大军赶了过来,朱瑾知道,此时他和时溥就是唇亡齿寒,只有团结一心,才有可能阻挡住朱温,而不至于被各个击破。

但是朱瑾的行踪已经早早的被朱温探知了,而且朱温也准备了后手,当时霍存驻扎曹州境内,目的就是监察兖州。

所以朱瑾带兵出发的时候,霍存已经走到了前面,在徐州东面拦住了朱瑾,当头敲了兖州军一棍。而时溥听说朱瑾带人来了,也率领城中的军队,想要冲破汴州军的包围回合朱瑾,不过没有成功。

后来不久,霍存设伏再次击败了朱瑾,至此朱瑾主力被毁,仓皇逃回了兖州,徐州之战大局已定,不过唯一遗憾的是,霍存在交战中被流箭射杀。

此后庞师古数次击败时溥,最终在四月二十一攻破徐州城,时溥自知落在朱温手中也是不得善终,干脆把家中积累的财富和妻子儿子都弄到了燕子楼,一把火烧了,自焚而死。至此朱温完全掌握了感化军驻地四州之地。(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