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5章 (楚)割据湖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讲完了前后蜀,我们再来看看江南一带,在五代时期,在湖南有个政权叫做楚国,史称马楚或者南楚,他的建立者就是马殷,马殷长期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中央政权,和中原保持一致,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政权独立。势力在十国中算是中等。

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马殷和他建立的楚国。

马殷和我们上面说的王建其实算是老乡,他也是许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附近,而且他们两个发家史基本上类似。

马殷年轻的时候是个做木匠的,整天就是和木头打交道,但是这种生活很清苦,而且可能还需要到处飘荡,仅仅只能维持一个温饱,并不能过上滋润的小康生活,每个人都是有追求的,都希望能够过上好日子,马殷也不例外。

马殷年轻那会天下大乱,黄巢大起义席卷了大江南北,此时在许州的一个大将叫秦宗权的他受命招募新军抵御黄巢起义,在这个过程中马殷就被选上了,他成了秦宗权下面的一个小兵,这一点和王建是何其的相似,不过马殷的出身要比王建好那么一点,毕竟是个良民,手艺人。

在秦宗权的军队中马殷渐渐地成长了起来,他身体非常好,体格健壮,能打能闹,而且脑瓜也不笨,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而秦宗权也趁乱干掉了当地的节度使自己做了老大,他虽然干掉了节度使,但是他还是继续为朝廷效力。所以唐昭宗就没有为难他(想为难,也没办法!),就是就册封秦宗权为蔡州刺史,不久升为奉国军节度使。

此时的马殷一直跟在秦宗权的身边,军队的历练让他迅速的成长了起来,很多的能力都是在这一时期培养出来的。

后来黄巢出了长安,往东进入了中原,首当其冲的就是蔡州奉国军,秦宗权不是黄巢的对手,于是就投降了黄巢。

但是秦宗权的这个投降,还是有点策略的,他虽然投降了秦宗权,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和黄巢一起同流合污,他仅仅是派了一部分人策应黄巢,但是主力还是在他的手中。

就在黄巢正在中原围攻陈州和朱温等人打得激烈的时候,秦宗权派他的弟弟秦宗衡率领大军南下进入淮南一带,准备在混乱的淮南局势中插上一脚,占点便宜。

我们上面讲杨行密的时候已经说过这一点了,所以不再详细赘述,一笔带过。

当时毕师铎推翻了高骈的统治,杨行密看有利可图就围攻扬州,但是杨行密刚刚拿下了扬州就被秦宗衡的大军包围在了扬州城里。

围了一段时间,秦宗权在中原出事了。黄巢早被打败了,朱温联合诸侯要收拾秦宗权了,秦宗权渐渐地不是对手,于是就让秦宗衡赶紧回到中原帮助他打朱温。

秦宗衡肯定是想要帮助他的哥哥,但是孙儒不愿意,孙儒觉得去了之后也是死,还不如在淮南拼一下,于是就杀死了秦宗衡,接管了这一支军队,开始脱离秦宗权,自己在淮南一带横行。

不久孙儒占据扬州,继续追杀杨行密,他和杨行密之间战斗了好几场,杨行密败多胜少,最后杨行密激怒了孙儒,孙儒全军奔赴宣州想要和杨行密决一死战,结果因为军中流行瘟疫,而且还缺少粮食,再加上天气不好,结果孙儒全军被杨行密歼灭。

而此时的马殷则提前被孙儒派出来到州县上搜集粮食,所以逃过了一劫,而和马殷在一起的还有两个人,分别得刘建锋和张佶,在这三个人里面刘建锋是官最大的,所以毫无疑问这一支队伍的领导就是刘建锋了。

他们在得知孙儒大军被之后十分伤心,虽然孙儒不是个好人,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孙儒却是他们的主子,是他们的领导,而且对待他们这些大将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当下很多人就立誓为孙儒报仇雪恨。

但是哭完之后,他们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他们到底该怎么办,他们应该何去何从,他们成了游击队,没有组织,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从新找个组织,一个是自己单打独斗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闯出一片天来。

第一个选择他们很快就否决了,因为此时他们很明白他们这些样的农民军到了那里都是不受重视的,而且他们在淮南一带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要是找杨行密那肯定是不行的,他们还想着为孙儒报仇呢。那钱鏐咋样?此时的钱鏐还没发展起来,吴越一带也是战火连绵,就算是他投降了吴越,吴越也不会重视他们。

既然东面不能去了,那就只能往西走了,进入江西洪州一带,但是江西此时已经是名花有主了,他们也不能强行进攻,于是就准备先一步算一步,而这也变相的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那就是单打独斗。

最终这支军队在加上路上碰见的逃兵总共凑够了七八千人,刘建锋为统帅,马殷为先锋,张佶为参谋,然后大军开拔向着江西前进,而这一路上因为连年战乱,天下民不聊生,而且造反参加起义军在乱世中拼搏出一个富贵出来,这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一个选择,所以他这一只军队再进入江西之后人数达到了惊人的十多万。

但是也有人说,他这所谓的十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流民罢了,战斗力很低的,只要是遇上了正规军,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不过好歹这十万军队也是很唬人的,呵呵。

他们这一支军队虽然人很多,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是不显山不露水,在史书上彻底失去了他们的踪迹,很多史书上面对于这中间一年多的记载都是空白,没有提到他们在江西的两年时间到底是干了什么事情,而江西的钟传为什么没有对他们出手,他们之间到底是打了还没没打。这似乎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当然也有人推测,这两年的时间,刘建锋和马殷等人并没有闲着,他们和钟传交好,在江西境内到处流窜顺便休养生息,而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研究自己的进攻战略,他们已经决定了要在乱世中拼出一场富贵出来,自然不能老在江西看着钟传的脸色乱窜吧,他们要有自己的一块根据地。

但是这个根据地到底要选哪里呢?这也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要是选错了,那就是功亏一篑。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历史不忍细看。很多人看一些史书,觉得古人也就是一般般啦,从这些简省的文字中看起来,的确是寥寥几句话一个人就成功了,就从一个草民成了皇帝,但是这中间的艰辛和选择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要你觉得历史上的伟人也就是一般般,那就只能说明,看书还是不细,呵呵。

当时刘建锋和马殷他们的情况是这样的,在江西地界上有两尊大神危全讽和钟传,这不是他们能够对抗的,所以江西也不是久留之地。要是到淮南继续往东打呢?这也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此时的杨行密已经基本上把这里搞定了,淮南一带的杨行密势力大涨,之前孙儒打不过杨行密,他们更不行,所以直接排除了。

那么进攻吴越一带,这个也被排除了,因为吴越有钱鏐的存在,钱鏐是个牛人,而且吴越一带人多钱多,积累丰厚,他们不一定能够打得过,所以也排除了。

至于福建还有岭南地区也是割据势力在哪里已经经营很久了,势力构成也算是稳定,也不能打,因为他们没有必胜的把握,那么只能去湖南了。

其实他们去湖南还是有个优势的,湖南刚刚发生了内乱,邵州刺史邓出汭杀死了节度使周岳,自立为留后,但是实际上没人服他,呵呵。所以湖南有点乱,这个机会刚好被马殷等人瞅见了,有这样的好机会要是不去占便宜,那就是王八蛋啊。

于是急忙带着大军杀向了湖南,邓出汭听说刘建锋和马殷等人来了,急忙派遣邵州指挥使蒋勋等人带着三千大军驻守龙回关,这名字霸气,一看就知道是个先挂把你的名字,龙回,就算是真龙来了这里也要回去,这名字起的霸气啊。

作为先锋,马殷带着一拨人先到了龙回关的城下,他一到这里并没有和守将来开战,而是开始忽悠了。

马殷派了个使者,并且教了这个使者一套话,让他去找蒋勋,这个使者找到了蒋勋,蒋勋看马殷没攻城,而是派了一个使者来,他也没想着要打仗他知道自己的胜算并不是很高,于是就送了很多的东西给马殷,犒赏马殷的军队

面子工作做完了,这个使者就对蒋勋说道:“我们家刘统帅打仗勇猛,而且脑瓜好使,曾经就有算命的说他应该在湖南江西一带兴起,没想到现在还真的应验了,我们将军马上就要进入湖南了,这不正是应验了那个算卦的说的吗?”

说完这个使者看了看蒋勋,看见蒋勋一脸沉思,于是就继续说道:“现在我家将军拥兵十万,全部都是精锐部队(果然是吹牛不上税啊,真有十万虎狼精锐足以横扫江西!还用得着占湖南的便宜?),而大人你这里不过是三千人,而且还都是地方上的乡兵,没啥战斗力,根本阻挡不住我家将军的军队,所以你还不如回家算了,把你们的这些乡兵解散,而大人你也能跟着我家将军混个富贵,即保全了大人,又保全了这些乡兵,岂不是一件美事。”

蒋勋听了这个使者的忽悠,当即就醒悟过来了,至于那个算卦说那个或许是真的,但是蒋勋真正担心的是号称十万的大军,所以他决定投降了。

他把三千乡兵叫了过来,大家排好队,他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东面来的军队不打我们了,他让我们回家了,大家走快走吧!”

这个好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军营,这些原本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立马把盔甲啥的往地上一扔就跑了。

蒋勋投降之后,这个龙回关很顺利的就被拿下来了,不过这名字起得霸气,貌似没啥用啊,呵呵。

拿下了龙回关,马殷等刘建锋主力到了关内之后,就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他这一次准备还继续骗,上一次忽悠住了龙回关的蒋勋,这一次他准备骗潭州的城门。

于是他带着数千军队,穿上蒋勋军队丢下的盔甲,捡起在地上没人要的旗子,浩浩荡荡的就往潭州去了,龙回关距离潭州仅仅数十里。

到了城下,马殷让手下叫门:“我们是龙回关的守军,回来传递重大情报来了,快点开门,不认延误了军情后果自负。”

这一通忽悠把城上的大将吓得不轻,而且在夜色中看了一下这些人的确是邵州兵,于是就打开了城门,但是这边城门刚刚打开,马殷就指挥着大军杀了进去,进入潭州之后,直接就扑向了节度使府,此时的邓出汭正在府中喝酒吃饭,好没搞清楚是啥情况,就看到哦一队人马冲了进来,邓出汭很吃惊,但是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马殷的部下上去;乱刀砍死,这个刚刚做了半年节度使的邓出汭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久刘建锋正式进入潭州城,自称武安军留后,因为潭州是武安军的镇所,所以刘建锋有资格,而唐昭宗听说这件事在事后,基本上和他没啥关系,你们有本事就自己闹腾吧,我给你们发奖状,谁赢了我就给他盖个章封为节度使,所以好好打吧!

不久刘建锋的任命诏书就到手了,因为他手中兵力强劲所以在各方面都没有受到阻碍,很顺利的就到手了,刘建锋成了武安军节度使,而马殷成了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专门掌管兵权的,手中的权力大增。

在这里说一下这个武安军,武安军下面有七个州,衡州、道州、郴州、永州、连州。这五个州全部都有各自的势力,对于刘建锋完全不感冒,而剩下的两个州,镇所潭州和邵州就在刘建锋的掌控之下(邵州蒋勋反复,邵州不久也没了。),而在灭了邓出汭之后刘建锋就派马殷去收复邵州了,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一直却攻不下邵州城,马殷就在这里镇守围攻。

刘建锋成了名义上的节度使,但是实际上他手中掌握的也就是一个州的地盘,还有一个在进行中,其他的谁也不认他。但是刘建锋却没心思管这些,他开始腐化堕落了。开始追求享乐了,这或许都是农民义兵领袖的通病,小富即安。

刘建锋觉得吃苦的日子过去了,可以好好的享受一番了,于是就开始喝喝花酒。玩玩女人,生活也开始奢靡起来,刘建锋的手下有个小校叫做陈瞻的,他的媳妇长得漂亮,于是刘建锋纠纷尽千辛万苦把她给勾搭到手了,但是他的保密工作做的不是很好,这事最终还是被陈瞻知道了,陈瞻不肯善罢甘休,自己还没死呢?竟然勾搭自己的媳妇(他觉得是刘建锋强迫他的媳妇。)所以他对刘建锋怀恨在心。

有一次趁着刘建锋喝醉了酒,陈瞻袖子里藏了一个小铁锤,走到了刘建锋的床边,然后几锤头下去,刘建锋大脑瓜就变成了染色坊,死的是不能再死了。

大家听到动静赶过来。抓住了陈瞻,但是却没有处理,因为此时大家都知道,处理陈瞻不是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怎么善后,刘建锋死了他们没有了领袖,现在当务之急要选一个新领袖出来。

很多人推荐一路跟着刘建锋走来的张佶,但是张佶不愿意,他反而推荐总管兵马的马殷,其实这并不是张佶不愿意做这个节度使,实在是他不能做,他资格不够。

张佶就是一个谋士,能力在谋划出点子,或许治国还行,但是要是统帅兵马他不行,这一点他很清楚,而且军中大部分的主力精锐,还有很多的中下层将领全部都是当年的蔡州兵,这些人都是马殷的人,他们自然是更倾向于马殷作为新的领导而不是张佶。

再有一点就是此时的张佶因为骑马被马咬了一下,伤在了大腿上,不能站起来,所以他也觉得自己就算是做了节度使也不能处理政务,还不如送给马殷。

所以这些将士们又说道:“马将军忠义无双,而且为人宽厚,深的士卒爱戴,应该拥立马将军为节度使!”

于是张佶就派了马殷的一个亲信去通知马殷回到潭州。但是此时邵州马上就要攻破了,马殷不想离开,他还在犹豫,他的这个亲信说道:“你和刘建锋和张佶一起出来这么多年,现在刘建锋被杀,张佶大腿受伤,这个时候就剩下你了,这天命所归,也是将士们的心愿,除了你谁还有资格带领我们。”

马殷听了之后,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于是就暂时舍弃了邵州,让部下继续围困邵州,他独自回到了潭州。

这么多年,马殷在军中的威望也是很高的,所以将士们也都服气,在马殷到了潭州之后,文臣武将们对着马殷北面叩首,算是承认了马殷的领导地位,而后马殷没有忘记邵州,又下令张佶为行军司马进攻邵州,很快击败了蒋勋,砍了蒋勋的脑袋。

而皇帝的诏书很快也下来了,不过没有册封节度使,而是一个潭州刺史,但是这都是细枝末节,要是他拿下了武安军七州,就算没节度使的名号,谁敢不认他?(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