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2章 (前蜀)大闹西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健到了壁州之后就开始准备大干一场了,但是他这个时候才发现他所面临的局面的确是很糟糕的,因为这里穷,没人、没钱、没粮食,有的只是强盗和土匪还有部落群居的少数民族。

王健的壁州当时是归山南西道管辖的,而山南西道的治所就是兴元,现在在兴元干节度使的是王建的老朋友,曾经都一起在杨复光手底下打击黄巢军的杨守亮,他们两个之间也算是老相识。

杨守亮之所以能够做到山南西道节度使的位置上,就是因为他也有个好干爹,他的干爹就是新上任的大太监杨复恭。

杨守亮对于王建十分熟悉,他知道这个家伙不是一个安分的主,而且还是在贫穷混乱的壁州,王建肯定不甘心,而且王建还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这一点当时在和王建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候他已经体验过了。

所以当他听说他的干爹杨复恭竟然把王建这个流氓放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他很不高兴,他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刺头,谁碰谁倒霉,不信你看看鹿晏弘的下场。

所以杨守亮对于王建还是十分忌惮的,这就相当于在他身边栓了一条豺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上来咬一口。

但是这是他干爹发布下来的命令,他不敢违背,所以只能等到他干爹走了之后自己出手对付王建。

于是杨守亮就给王建写了封信,信里面语气很和蔼,丝毫没有上级的架子,就像是老朋友相互之间聊天一样,杨守亮就说:“王老弟啊,你看你到了家门口了,闲了来家里坐坐呗!”

就像是杨守亮十分了解王建一样,王建也是很了解杨守亮的,他知道杨守亮打的是什么主意,只要是他王建敢到兴元去,那么他一定回不来了,运气好点还能保住小命,运气不好那就直接被咔嚓了。

王建是个聪明人,他接到了杨守亮的邀请书信之后,就丢掉了一边,不拒绝也不应邀,而是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

杨守亮还真是有耐心,他看王建不来,就又发了一封邀请书信,但是王建还是不去,但是他心里已经有了点预感,那就是杨守亮要对付他,现在只是来文的,这一招不行的话,杨守亮肯定会亮起他的屠刀砍向自己的脑袋。

所以王建一方面拖延着杨守亮,一方面就在想办法自保,是的,此时的王建他就是想办法自保,他不一定是杨守亮的对手,而且在四川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州刺史,还是刚刚上任的,手底下没多少人。

此时他身边有一个谋士叫做周痒,在没有投靠王建之前是个仓库管理员(能人在民间)。他对于川蜀之地比较熟悉,这里的政治局势还有地形地势啥的都了然于胸,这一点也正是王建需要的。

周痒看到王建此时正在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就说道:“现在李唐的江山已经回保不住了,必将进入藩镇争霸的局面,我们两川地区历来都是天险,自成区域,但是目前在两川之地并没有像样的英雄,也没有能够号令两川的牛人,我看将军你智勇双全,何必在壁州老老实实做个刺史呢,还不如找个大州,拿下来发展势力逐鹿两川!”

王建本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他听了周痒的话十分感兴趣,于是就问道:“那先生觉得那个地方最适合攻取。”

周痒念了念胡须,缓慢的读出了两个字:“阆州”

于是就这样,原本还是一个州刺史的王建开始想着对外侵略了,而他的第一个对象就是阆州,阆州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发达,非常富庶,而且地盘也大,这里的确是个发展势力的好地方。

但是王建也知道就仅仅靠着他身边的这些人根本没有办法进攻阆州,他需要招兵买马,但是他身边的军饷啥的还很有限,于是他一方面招募强盗和流民,一方面就派人和少数民族的部落接触,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生活比较原始,但是善战尚武,各个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王建和他们达成协议,那就是将来拿下了阆州之后分好处,他们这些人在部落里也是吃不好喝不好的,还不如出去闯荡一圈,所以很多部落都愿意加入王建。

不久,王建组织起来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在当时的两川也算是一支比较大的军阀了,他讨伐的对象就是阆州。

阆州此时杨茂实是跟着西川陈敬瑄混日子的,但是杨茂实却是是个十足的昏官,平时吃喝玩乐,玩忽职守,所以他的名声很不好,将士们也有不满情绪,所以等到王建的八千临时拼凑的杂牌军赶到的时候,阆州城根本没有组织起来多了强大的防御。很快就被王建大军乱冲一气,顺利的拿下来了。

他自称阆州防御使,不久带着大军又袭击了利州,这一战也是毫无疑问的胜利,不久他身边聚集了数万大军,王建的名头在两川之地开始响亮了起来,此时谁都知道一个新人崛起了。

但是每年崛起的新人都有很多,但是能够活下来的不多,阆州是陈敬瑄的地盘,陈敬瑄占据西川,手底下一二十万军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王建敢打阆州,那就是挑衅陈敬瑄的,所以下面就看王建能不能顶得住陈敬瑄的压力了。

此时在东川,王建还有一个熟人,叫做顾彦朗,这个人当初也是和王建一起保护皇帝,但是此时的顾彦朗已经做到了东川节度使的高位。

顾彦朗很熟悉王建,他也知道王建打仗很厉害,他的势力比不上西川陈敬瑄,所以他不想和王建开战,但是希望王建能够和西川陈敬瑄好好打上一场。

所以在王建进攻阆州和利州的时候,顾彦朗好几次都派人送来补给和金银,对待王建也算是靠谱,所以王建和顾彦朗的关系迅速升温,算是结成了没有协议的战略联盟。

此时王建有了点势力,但是接下来该咋办他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而他的谋士们此时又站了出来:“你现在在川蜀有了自己的势力,但是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打下去,应该找皇帝要一个正式的身份,要不然的话将来朝廷和周围的藩镇都能因为你名不正言不顺而随意讨伐你。”

王建一听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于是派人去为自己跑官,而在刚刚占据的城池方面,王建听信谋士的建议,尊重读书人,选拔人才,安定百姓,加强对于军队的管理和控制。

这一系列的措施,王建暂时在阆州一带站稳了脚跟,他不敢乱动,因为他要迎接陈敬瑄的报复。

陈敬瑄听说自己的阆州被王建占了很生气,就决定讨伐王建,但是却又一个消息传来,东川的顾彦朗和王建的关系很好,他们两个整天勾勾搭搭,这一下让陈敬瑄吓得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他不保证他进攻王建的时候,顾彦朗会不会也偷袭他一把。

所以他找到了他的哥哥田令孜,但是此时的田令孜因为地位变化,虽然他是陈敬瑄的哥哥,但是对于这个弟弟还是很尊重的。

田令孜也听说了自己的干儿子王建出息了,竟然敢进攻阆州一带,但是他心里还是有点信心的,因为之前王建在做他的干儿子的时候,表现的还是很忠厚老实的,田令孜觉得只要是自己出手,那么王建一定会听自己的话。

所以他对陈敬瑄说道:“你不用担心,王八(这个并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个名号,举个类似的例子,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这基本上都是类似的。估计王建这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王建姓王,排行老八,所以小名王八)那是我干儿子,只要是我给他写封信,他肯定过来。”

陈敬瑄此时也觉得要是能够让王建投降过来,那么他也就少了一块心腹之患,当下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田令孜的一封书信的确是好使,王建接到了书信之后很激动,自己的干爹还是没有忘记自己啊,而他一直以来都是担心陈敬瑄会讨伐他,但是此时接到了干爹的来信,田令孜让他去成都,自然是不准备讨伐他了。

此时的王建信心满满,以为他到了成都之后跟着自己的干爹那就发达了,不久他带着一家老小和三千大军出发了。

到了顾彦朗的梓州的时候,王建把自己的家人委托给了顾彦朗,对顾彦朗说道:“兄弟啊,我干爹叫我去成都了,到时候我要是见到了陈敬瑄,就向他要一个大州,我去干刺史去,这辈子也就没啥遗憾了。”

顾彦朗一听说王建要走,那个喜欢啊,胸脯拍得蹦蹦响,直说王建的家人啥的都放在他这,一点问题没有,等地兄弟你当了大州的刺史我把你的家人给你送过去。然后又送了一些东西给王建,王建继续奔着成都而去。

从这里面我们能看出来一个东西,王建和顾彦朗的关系是很亲密的,不然的话王建绝对不敢把自己的一家老小全部委托给顾彦朗。

再说说成都的陈敬瑄吧。陈敬瑄当时被田令孜一忽悠鬼迷心窍的就答应了这样做,但是事后他想想,觉得这样做也不妥,但是哪里不妥他也没想好,而此时他的一个谋士站了出来。

“主公,那个王建就是一条猛虎,一直豺狼,你怎么能够让他来成都呢,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王建不是个容易满足的家伙,他到了成都你用什么职位安排呀,给他的武职,让他到地方去,你放心吗?要是给他个不掌权的虚职,他会愿意,所以不能让王建来成都啊,不然必乱。”

陈敬瑄一听,这道理的确是对啊,于是急忙下令沿途关卡不能放行王建一行人。

而此时的王建刚刚走到了鹿头关(四川德阳一带),但是守关的士兵却不让王建进去,说是陈敬瑄改口了,让王建那来回哪去。

王建不是一个个受了欺负不敢反抗的人,他觉得陈敬瑄这老东西耍了他,而且这是一个计谋啊。

仔细想一下,王建来的时候是和东川顾彦朗拜别的,而这边刚到却又回去了。说是陈敬瑄不要她了,这谁信啊,顾彦朗能信吗?

顾彦朗肯定不信,肯定以为王建是和陈敬瑄在演戏,不然的话为啥之前还一直要王建到成都,现在却回来了,唯一的解释就是王建和陈敬瑄联合起来要搞他顾彦朗,所以顾彦朗肯定不会信任王建,而王建的一家老小还是梓州,所以王建也不能回去,他回去必然遭到顾彦朗的猜忌。

所以王建看起来就只有一条路能够走了,那就是打到成都去,一方面给陈敬瑄一个教训,一方面能够让顾彦朗明白自己和陈敬瑄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王建过关的请求被被拒绝了之后,他就开始带着大军进攻鹿头关,;鹿头关的驻军远远超过了王建带来的三千余人,但是王建和这些人都明白,要是他们不能杀到成都,他们后面也没有路了,他们的选择就是要么向前,要么死在这里。

所以这些人都是斗志昂扬,很短的时间内就击败了鹿头关的守军,他带着大军进入鹿头关,随后威逼汉州。

拿下了汉州之后,王建曾经试图进攻成都,但是却没有成功,他也是个活泛的人,于是就决定先把西川祸害一遍,然后招兵买马。实力强大了继续进攻成都。

而顾彦朗听说王建和陈敬瑄闹掰了,而且王建一怒之下拿下了陈敬瑄的汉州,俯视成都,他心里也想赚点便宜,于是让他的弟弟顾彦晖带着大军援助汉州,帮助王建对付陈敬瑄。

在这一段时间里,王建凭借着他的并不多军队,击败了两拨前来阻击他的军队,眼瞅着就要再次进入成都地界了。

此时陈敬瑄的使者就来了,他问王建为啥要进攻他的地盘,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王建的使者也不甘示弱:“我家将军的干爹召我家将军,但是到了跟前却不让走了,这什么意思,而且我们一进这了,回去的话顾彦朗很定会怀疑我们,所以我们只能继续往前走。”

这句话让陈敬瑄说不出来任何反驳的话语,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不对在先。

不久东川兵和王建的军队合在了一起,围攻成都城,但是却没有成功,但是这一次田令孜出现了,他站在城楼上对王建劝慰,让王建回去吧,别闹了,但是王建却对着田令孜磕了一个头,然后说:“我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儿子今天在这里拜别阿父,以后要去做贼寇了”说完割下自己的头发。

这一场攻城战,最终还是失败,无奈之下王建只好退回到了汉州,他的部下有的想要退回阆州一带继续积蓄力量,但是王建却不同意,继续留在这里等待机会。

陈敬瑄看自己家门前一直住着一位杀神,很不舒服,于是就给唐僖宗写信让唐僖宗劝一下王建。

但是王建不听,后来唐僖宗又让凤翔的李茂贞写信做个和事老让陈敬瑄和王建和解,但是王建不听也不敢,继续盯着成都。

但是他也没闲着,他没事打打彭州,威胁一下成都边上的小据点,反正就是不让陈敬瑄好受,而陈敬瑄虽然兵多,但是能力不行,看不住王建整条被王建牵着打,一来二去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唐僖宗死了,新继任的皇帝就是唐昭宗,他也牵扯到了乱成一段的西川局势。

唐昭宗之所以牵扯到这里面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王建和陈敬瑄在这里打仗之后,西川大乱,没人给皇帝上供了,皇帝没钱花了。

还有一个原因,在西川的田令孜曾经的罪过唐昭宗,所以唐昭宗准备好好收拾一下田令孜。

而新皇帝登基这件事也让王建看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要官的机会。

他和顾彦朗联合起来,把陈敬瑄的罪状罗列出来,然后交给了唐昭宗,唐昭宗早就想收拾田令孜和陈敬瑄了,因为陈敬瑄和田令孜是亲兄弟。

就在这封罪状的后面还附上了一个要求,这要求是顾彦朗和王建一起提出来的,那就是他王建要做节度使。

唐昭宗二话不说就批准了,在邛州(今四川邛崃)置永平军,王建做节度使,当然暂时还是个虚职,因为这些地盘还没有到手,只要是攻下来那就是王建的。

与此同时对于罢免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命令也下来了,取代陈敬瑄的是韦昭度,但是韦昭度到了之后,陈敬瑄竟然不让他进门,只让他在城外面晃悠,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原来这个陈敬瑄竟然敢公然抗旨。

王建也逮住机会要求讨伐陈敬瑄,唐昭宗也想讨伐,看王建和顾彦朗闹得挺欢,于是也让韦昭度带人讨伐成都。

陈敬瑄对于韦昭度等人根本看都没多看一眼,这些人他看不上,所以只派了一点兵防备着就行了,而他的主要防御方向还是王建。(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