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强占郓、兖(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李克用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关中,天平军和泰宁军没了河东军这个依仗,根本不是朱温的对手。

当年(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八月,朱温趁势进攻郓州,朱瑄听说之后,还是很彪悍的迎战,他这一次依仗的之前派来的河东太原兵。上面我们说,李克用派史完府和何怀宝率领一万大军援助朱氏兄弟,此时这支军队正在天平军中。

朱温这一次也知道,想要直接攻打郓州城真的有点困难,毕竟哪里的守军不少,更不用说还有一万彪悍的河东军了。

原本他还在为这件事担心,所以原本打算的就是围攻,想要拖垮朱瑄。但是在他知道朱瑄主动迎战之后,心中立刻就有了一个绝妙的注意。这个主意,虽然很俗套,但是大俗即大雅,越是平凡常见的东西,可能用处越大。

朱温的计策就是让庞师古在梁山设伏,然后汴州军的先头部队在遇见了朱瑄大军之后,稍一交战便佯装败退,然后诱使朱瑄进入庞师古早就张开的布袋,最后伏兵尽出,关门打狗。

这个计策十分的简单,但是朱瑄还真的上当了,可能他觉得他有了河东一万大军的支援,而且占据主场优势,想要歼灭朱温大军虽然不容易,但是想要赶跑朱温,估计问题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汴州军先锋溃退的时候,他心中就想着一鼓作气直接杀到朱温大营,赶跑朱温。

但是他没想到,等待他的不是朱温的大营,而是以逸待劳的庞师古,等到朱瑄进入埋伏圈,庞师古率军杀出。

河东将史完府被活捉,朱瑄和何怀宝急忙率领大军逃回了郓州,庞师古率领大军继续追赶,在郓州军和河东军渡过济河的时候,又是一阵冲杀,结果朱瑄一伙死伤不计其数。

朱瑄回到了郓州城,这一次是彻底的被朱温打怕了,不敢再随便出战了,准备固守待援,严防死守。

到了十月份,朱温消化了一下在郓州一战中得到了利益,又休整了一下兵马,又准备进攻兖州。

这一次让葛从周作为先锋大将,进攻兖州。但是并没有立刻攻打,而是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略,想要引诱朱瑄的军队前来,然后顺势歼灭。

但是朱瑄也不是傻子,再说这样的战术,朱温已经用过了一次,不知道是朱温自作聪明还是鄙视朱瑄的智商,竟然准备故技重施。

可是上一次朱瑄就吃了大亏,这一次无论如何不愿意再去白白的送死了,但是朱瑾被围住了,不去营救的话,这又说不过去。想了半天,朱瑄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古时候行军打仗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后勤补给,但是由于古代运输业不发达,后勤补给这一点渐渐成为了一支军队的短板。一支军队如果没有了充足的后勤补给,那就是一盘散沙,甚至自己就把自己搞没了,构成不了任何威胁。而朱瑄的计划就是偷袭朱温的后路,然后劫了朱温的粮草,让朱温大军都喝西北风去。

按理说朱瑄的这个计划,可谓是万无一失,算是围魏救赵的活学活用版,这里的“赵”就是兖州,而“魏”自然就是朱温的粮草补给。可是朱瑄保密工作做的不好,朱温随便抓住了几个投降的将领,竟然就知道了这件事。所以见微知著,我们能看出朱瑄的失败那绝对不是偶然,肯定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的。

朱温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震惊。朱瑄的这一手,他绝对没有想到,要是真的让朱瑄得手了,那么他这一次又白来了,甚至还可能造成更糟的后果。那时候真的就后悔晚矣。

所以朱温不敢耽搁,当即挑选了数千精锐骑兵连夜赶赴后方储存粮草的地方,但是不幸的是他竟然因为天黑心急,走错路了。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候,晚到了一会,就有可能被朱瑄派来的大将偷袭成功。这样的失误让朱温有一种想要喷血的冲动。

不过这也不见得一定是一件坏事,也可能是朱温的人品大爆发了,夜里摸了一夜,等到天亮了,竟然和朱瑄大军偶遇了。

双方都是一愣,但是朱温先反应过来,率领骑兵冲杀进朱瑄军的阵营,立即展开了厮杀。而朱瑄大军看着突然间出现的汴州兵,以为他们又中埋伏了。上一次中埋伏的阴影还没有彻底消除,这一次又来这么一出,谁能受得了,很多人包括朱瑄大军的统帅何环、何怀宝等都丧失了斗志,纷纷自顾逃命,根本顾不上反击汴州军。

汴州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两条腿的跑不过四条腿的,最终贺环、何怀宝等人被活捉,他们所率领的一万大军,俘虏三千余人,当场杀死六千余人,可以称得上是全军覆灭。

但是朱温这一次带来的也不过才数千人,可是现在俘虏就有三千余人,再加上当时刮起了沙尘暴,能见度比较低,根本不好管理,而且严重拖慢了大军行军的速度。朱温也害怕这些俘虏闹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全部就地格杀。这一件事朱温枭雄本色,暴露无疑。

最终朱温大军只带着几个被俘的大将回到了兖州大营。

就在此时,朱瑾的堂兄齐州刺史朱琼眼看着朱瑾朱瑄不是朱温的对手,于是写了一封信向朱温请降。在那个时候别说是堂亲兄弟,就算是亲兄弟,为了富贵荣华和高官厚禄都有可能相互厮杀,而君臣、上下级之间这类的情况更加常见。所以朱琼这件事也不算稀奇。

朱温看看了书信很高兴的同意了,然后率领大军进逼兖州城,将贺环和何怀宝拉到了城墙下面,对着城楼上喊话。主要内容自然就是让朱瑾赶紧出来投降,然后朱温朱大帅还能饶他一条小命,负隅顽抗只能是自取灭亡。

很快,朱瑾就派人回复朱温,说愿意投降,这一次谁也没怀疑,毕竟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朗了,没了河东军支持的天平军和泰宁军,很难打得过朱温。

但是朱瑾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投降可以,但是必须让一个人到城里面来和他他谈谈,而这个人还必须和他关系不错。

这个要求,也很合理,朱温也没怀疑,至于这个人,那是现成的,朱琼刚好符合这个条件。随后朱温便让他上去和朱瑾谈判,但是朱琼刚刚过了护城河,突然从桥底下窜出来一个人,这个人拎着朱琼跑到了城里,郓州城迅速关闭城门。

而后朱瑾出现在了城门上,亲手斩下了朱琼的头颅,扔给了朱温。

此时朱温就算是再笨,也知道他上当了,更何况朱温不笨。而朱瑾这样的举动让朱温觉得很没面子,再加上朱温的暴躁脾气,当即把俘虏的郓州将领和河东将领统统斩杀,只留下了贺环一人。至于留下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朱温觉得他是个人才,想要收为己用。

这一次事件之后朱温大军士气自然会受到影响,他也知道想要一举拿下兖州不太容易,所以干脆退了回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葛从周还偷偷的阴了朱瑾一把。

首先他传言出去,他要率主力拦截天平军和河东军的援军,当天晚上就出发。

但是实际上他出去之后转了一圈又埋伏在了军营周围,等着朱瑾自投罗网。

结果朱瑾还真没让葛从周失望,当天晚上果然带着大军过来偷营,那结果自然是被包了粽子,被葛从周的伏兵杀的落花流水,朱瑾带着残军匆忙逃回了兖州。而葛从周却淡定自若、不慌不忙的退回了濮阳。

此战之后,朱氏兄弟又开始求救于李克用,李克用再次派遣了李承嗣和史俨率领数千骑兵支援他们。

此后一年,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博弈成为了,朱温面对的主要矛盾,所以这一年基本上都是在和李克用的军队,利用魏博这个战略缓冲地带进行博弈和战斗。

一直到了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三月,朱温派遣葛从周和庞师古围困郓州,但是此后却没有什么大动作。

一直到这一年的八月,朱温命令葛从周和庞师古将兖州城和郓州城周边的据点全部拔掉,此时天平军和泰宁军,只剩下两座孤城。

时间到了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温觉得万事俱备了,河东也被朱温联合魏博狠狠的揍了一顿,暂时消停了下来。于是他决定发动对朱氏兄弟的最后一战。

这一年正月,葛从周建造浮桥,直接进入郓州城壕,然后竖起云梯,开始攻城,此时汴州军士气十足,而反观朱瑄军队,不仅仅兵少,而且物资匮乏,士气不高。

朱瑄自知守不住了,但是就这样被朱温抓住,他也不甘心。于是他带着他的老婆儿子偷偷的逃出了城,隐藏在山村乡间,但是最终还是被朱温发现了,全部抓起来,直接满门抄斩,不留一个活口。不做就算了,一旦做了那就做绝,这一点上朱温的枭雄气质,再次展现。

至于兖州的攻取,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了。当时兖州没粮食,朱瑾和李承嗣正在外面带着大军找粮食。兖州城内主力不在,而且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将,一看朱温大军到来,干净利落的投降了。

至此朱温终于占有了郓州和兖州。这里的军队和人口都属于了朱温,而整个黄河中下游,此时基本上全部属于朱温。

而朱瑾一看事不可为,干脆往南走,投降了杨行密(朱瑾在淮南的事情,在后面十国的部分会详细说的)。(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