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0章 围攻太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柴荣大军在休息了几天之后,又对在高平之战中表现优异的几员大将进行了赏赐,这里面就包括赵匡胤,他在禁军中的地位不断的提升。

随后柴荣下令大军一路北上,还是分兵三路,进入太原府,围攻太原城。

他的这三路大军,基本上还是他之前就安排好的三路大军,东路就是符彦卿,西路还是王彦超和韩通等人,在中路的毫无疑问就是柴荣亲自带队,据说当时因为各路大军再加上征调的民夫一共有数十万人进入河东,这声势异常浩大。

刘崇在河东的确是不得人心,先不说柴荣带着主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到了太原城下,咱们就说东西两路大军的战绩,这两路大军不过万人,要是守城一方死命防守,那么周军想要攻下来,那也是不容易的,但是在这两边的州郡见到了周军之后,一个全部都是不战而降。

对于太原西面的州郡,丢了也就丢了,刘崇心里还不是很在意,但是对于他东面和北面的几个州郡他可不能丢,因为这是他和契丹联系的唯一通道,要是没有了,那么契丹的大军也进不来,那时候他就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但是刘崇最担心的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最终还是发生了,东路的符彦卿一路凯歌,宪州、岚州刺史全部望风而降,他们听说后周大军将要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二话不说率先宣布投降,他们这两州可不是前线,而是北汉的大后方,他们还在太原的后面,所以安全性还是很高的,但是他们却是率先投降,这就表明了刘崇对于下面藩镇的掌控能力非常低,他的这些属下对于他刘崇十分的不满。

不然的话,这些刺史、防御使绝对不会主动投诚的,最起码也应该是北汉顶不住的时候才投降,这才合乎逻辑,但是现在确实二话不说,全部投降了事。

今天宪州和岚州刚刚投降,第二天就传来了石州被西路军攻克的消息,因为石州就在岚州的下面,岚州都投降了石州还硬抗什么啊,硬抗也扛不住啊。而石州和岚州和太原府接壤,可以说下一步西路军就能直接进入太原了。

第三天,沁州刺史投降,沁州是在潞州和晋州的交界处,可以说是一个绝对的前线地带,因为此时的柴荣就在潞州,他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大军开拨,但是各路大军都已经开始行动了,沁州首当其冲,沁州知道绝对顶不住柴荣的进攻,再加上大后方的宪州和岚州都投降了,石州也被攻克了,沁州刺史觉得再坚持也是枉然,干脆也投降了。

过了几天,好消息不断的传来,在潞州的柴荣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宣布大军开始进入战备状态,开始全军开拔,准备太原城下。

就在柴荣大军出发两天,又传来消息,北汉大后方的忻州也投降了,历时六天,柴荣大军抵达太原城下,开始围困太原,而刺史又有一个好消息传过来了,代州也投降了。

代州投降,咱们应该说一下,代州的防御使是郑处谦,当时在代州的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契丹大将,耶律敌禄也就是杨衮,他怀疑郑处谦想要投降,于是就准备干掉郑处谦,他找人找到郑处谦,说是有事要商量一下,让郑处谦来找他。

但是郑处谦也不是一个傻子,他也知道杨衮可能已经怀疑他了,他绝对不会傻傻呼呼的去和杨衮商量事情,于是就决定提前发动,将看门的几十个契丹兵全部杀死,然后将杨衮的契丹兵全部赶出了代州城,随后宣布代州投降后周,脱离北汉的统治。

后来东路军和西路军还有在太原城下的柴荣又派出大军开始四处清扫,只要是又不投降的全部打死,要么投降活,要么守城死,能活谁也不想着死,结果很快的时间内,整个北汉十二州除掉太原府之外,基本上全部被后周拿下,而且太原府也仅仅只剩下一个太原城,其他的地方也已经被后周占领了,此时刘崇看起来已经山穷水尽了。

我们上面也说了,北汉的依仗就是契丹,北汉和契丹接壤的几个州现在基本上也都投降了契丹,这里主要就是宪州、忻州、代州等地,这些地方的投降,基本上隔绝了契丹和太原府的联系,契丹不能直接派兵进入太原,此时的太原城已经成了孤城一座,周边全部都是后周的势力了。

虽然说现在周军占尽了优势,但是人多了就是麻烦,我们也说了后周军都是一群兵油子,就算是他们短时间内被柴荣激发了血性,但是那也是暂时的,所以到了太原城下,这些兵油子又犯病了,开始四处烧杀抢掠,太原府还有周边的几个州的百姓遭了秧。

结果原本百姓们答应好的为后周解放军提供军需粮草的事情也不提了,他们直接就是拒绝提供,巴不得后周军赶紧走那才好呢。

看到这一幕,让柴荣有点意外,这本是就是因为北汉的百姓们支持他他才决定进攻北汉太原的,但是他到了太原之后,百姓们却又不买他的帐了,他也知道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周军素质不高,不讲记录,所以他只好下诏安抚北汉的百姓,另外又下令严惩那些扰民的将士,这种情况得到了暂时性的缓解,但是还没有得到根治。

随后为了继续让百信们提供粮草军需,柴荣就下令,让当地的百姓只要缴纳一年的的赋税就行了,不需要提供太多的粮草军需。

百姓们看柴荣还算是不错,于是也就认了,开始筹集粮食和草料,而当时柴荣为了筹集粮草还想出了一个找,那就是只要是贡献的粮草多,那就能够当个官,这就相当于后来的捐官买官。

但是柴荣的这一招,还算是不错,很快就准备好了大军需要的粮草,而且柴荣还准备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将后周和北汉接壤的几个州郡也不停的输送粮食到前线,而且还大量的征发民夫开始修筑工事,挖坑建寨,准备长期围困太原城。

这样一来基本上粮草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了,那就开始正式攻城了,军民矛盾随着柴荣的那个诏令,也开始缓解了,没有之前这些严重,看起来有一点人民战争的样子了。

此时太原府周围的那些州县一个个也都开始了声讨刘崇的工作,都开始对大周宣誓效忠,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柴荣也觉得这一次一定能够胜利,生擒刘崇,灭掉北汉。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北面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契丹援兵。

刘崇好好地供养着契丹,那可不是白养的,关键时刻是要契丹帮助他的,而且北汉要是被后周没掉了,那么这也不符合契丹的利益,因为仅仅从河北一地大周很难进入契丹腹地,契丹打来打去也那是在幽云十六州,而契丹和后周要是交战,那么北汉对于后周也是一个牵制。

但是一旦北汉被大周灭掉了,那么契丹在西面的防线就暴露在了后周的面前,后周一点有机会齐头并进,一方面能够收服幽云十六州,一方面还能从河东威胁到契丹。那时候情况对于起的那来说就是很不妙了,所以契丹还是决定积极援助刘崇。

此时契丹的援兵就和符彦卿的东路军在代州一带僵持。

其实契丹这一次出兵,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他们能够进入太原城,那就最好,要是不能突破后周的防线,不能进入太原,那就在代州和忻州一带好好等着周军,不能让他们继续往北走,不能让周军进入契丹。

符彦卿当时差不多一万余人在边境和这伙契丹兵对峙,符彦卿觉得不一定是对手,于是就找柴荣要了援兵,柴荣听说之后,觉得契丹就几千人,想要让符彦卿一口气吃掉这股前来援助的契丹兵。

于是就派了张永德和李筠带着三千大军前往援助,契丹兵见周军来了人,一开始就跑了,但是不久又跑回来了,要求和周军作战。

周军这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做史彦超,是个猛将,他作为先锋,带着二十人和小股的契丹军作战,但是最后契丹大股人马赶到,此后李筠又带着周军主力出城和契丹作战。

这一战杀死契丹军两千余人,周军大胜,本来李筠的意思就是先回去,剩下的一点小兵小将,咱们慢慢收拾,但是史彦超却杀红了眼,一定要将契丹军全部赶尽杀绝,结果带着自己的一支小队,就奔着契丹逃兵去了。

结果路上遇见了契丹的主力,史彦超战死。

此时在太原城下的柴荣日子也不好过。原因就是太原城不好攻,打了好几天还是打不下来,而且天气也不好,一直下雨。从太原城里的人还好说,但是城外的周军却是苦不堪言,士气低落,人心不稳。

此时又传来了大将史彦超战死,柴荣也担心契丹会大量南下,于是纠结了半天,还是决定先撤军,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来太原和刘崇决一死战。

太原之战,最终以周军放弃而告终。(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