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6章 郭威称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郭威并不是一个莽撞的武将,这一点我们在上面月已经讲过了,实际上郭威也是一个很有心计,很有城府的人物,他很懂得伪装,而且也很善于学习。

他在刘子坡打败了汉军,刘承佑也也急忙逃命跑了,郭威的大军就在后面跟着,此时对于郭威来说,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一个造反势力,也不愿意把自己称为造反派的头子。

虽然在实际上,他就是这个造反派的头子,而且他的心里也是想着能够当上皇帝的,不过现在在他看来,要是自己不打出造反的牌子,受到的阻力就会小很多,一旦自己打出了造反的牌子,那么周边的藩镇,其他的就不说了,就说刘承佑的叔叔,刘崇肯定对南下的,而那个时候的郭威还没有能力面对外面藩镇的进攻,他也刚刚打了一场胜仗,还没有在这里站稳脚跟。

所以他需要对于河东的刘崇进行迷惑,不然的话,刘崇一旦南下,那么他郭威的地位还有现在的局势都有可能保不住了。

于是郭威在表面上还是称刘承佑为皇帝,自己是一个臣子,这一次到这里来,不过是为了诛杀李业等人而已,其实这件事就像之前写的书信一样,和皇帝无关。

据说前面探哨的骑兵回来禀报,发现了刘承佑的车驾,问郭威咋办,郭威二话不说当即脱下盔甲把武器也丢在了地上,下了马,就开始朝着前面走去。

这架势是要向刘承佑认错,一时间他的那些护卫还有跟这个他的那些个将军们,一个个都开始劝说郭威,但是郭威毕竟是他们的领导,郭威不听,还是一直往前走,等到到了那个前哨所说的地方之后,才发现刘承佑已经走了。

这让郭威很伤心,唉声叹气的,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派他的部下们四处寻找刘承佑的下落。

但是不久传来的却是刘承佑被郭允明杀死的“噩耗”,听说这个消息,郭威一下子愣住了,随后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哭泣啊,一直哭的天地变色神鬼让路,郭威似乎是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

但是后来很多人分析,此时的郭威应该是兴奋过度,并不是伤悲过度这又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而且应该还算是偶像派,毕竟郭威年轻的时间还算是威武。

哭了一阵,自责了一阵,那就要开始收取胜利果实了,毕竟他造反那也是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的,要是没有一点好处,估计郭威第一个不愿意。

于是他哭过之后,收拾一下激动的心情,咳,不应该是激动,表面上郭威还是很伤感的,他带着大军开始进入了开封城,这个后汉的国都。

之前郭威曾经答应过他的士兵们,只要是拿下了开封,就让他们放开抢,半个月的时间,能拿多少是多少。

所以他进入了开封之后,他的那些部下们就开始行动了,整个开封遭了劫难了,有的家里咱们多少年的积蓄,一下子就被这些人抢走了。

一时间整个开封变成了人间炼狱,到处都是火光、惨叫、呼喊的声音,到处都乱成了一团。后来抢了几天之后,还是有人劝住了郭威,让他赶紧把这件事停一下,不然他就失掉民心了,于是郭威又下了一个命令,禁止再抢掠,违者砍脑袋,结果一道命令下达之后,这件事就真的在没有再发生过。这里也能看出来郭威治军还是比较严格的。

这是当时开封的治安状况,算是比较混乱,而那时候的政治状况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些人都是从后晋投降了后汉。现在又投降了郭威,他们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木有啊。

直接在郭威进入开封的时候,自己就站好队,接受郭威的检阅,而郭威对于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惩罚,毕竟他名义上是来杀皇帝身边的小人的,而不是来颠覆政权造反的,所以他对这些大臣还是很礼遇的。

但是刘承佑已经死了。这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人死不能复生,国不可以一日无主,所以选择一个新的皇帝还是很关键的。

当时很多人的意思都是郭威当皇帝,毕竟是郭威带着大军打入了开封,按照之前的规矩就是应该郭威来当皇帝,但是他却不同意。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因为之前郭威和冯道的关系还算是不错的,于是他进入了开封之后,就找到了冯道,很含蓄的问冯道他能不能当皇帝。

但是当时老奸巨猾的冯道却说:“我看刘崇的儿子刘赟就比较不错。”

郭威也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冯道的意思,那就是他现在刚刚进入开封还不适合当皇帝,可以先把刘崇的儿子刘赟扶起来。

当即对着冯道拜谢,在路上郭威又想了一下,觉得当前他的确是不太适合当当皇帝,而把刘崇的儿子刘赟扶起来的确是一招妙计。

因为此时的郭威在中原还没有站稳脚跟,一旦刘崇从河东带着大军跑了下来,也够他郭威好好喝一顿的,但是要是把刘赟扶起来了,那时候面的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刘崇就没与那么激动了,最起码绝对不会火急火燎的带着大军南下。

而刘赟就是一个人,就算是从驻地到开封也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一段的时间他能够尽量掌控开封,控制朝廷,而且额那时候也没有无线电或者手机网络之类的,所以通讯十分的不方便,所以刘崇心中觉得他的儿子是去当皇帝去了,而刘赟觉得他的父亲现在已经占据了优势,他去开封就是当一个便宜皇帝。

于是郭威和皇太后还是满朝文武一商量,也就同意了,其实在皇太后和满朝文武根本没当回事,反正搞到最后还是郭威当皇帝,现在就算是搞的花里胡哨的,也没用,不过是形象工程而已。

但是既然郭威提出来了,他们也需要给面子,于是也就都同意了,刘赟得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屁颠屁颠的准备准备就开始出发了。

而刘崇原本还准备进攻中原,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也不打了,直接就跟郭威谈上了,心里的对于郭威的恶感也降低了不少,反正到最后来还是他的儿子当皇帝,他觉得最终他算是一个渔翁,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他的儿子还没有当皇帝,他就开始提前进入太上皇的状态了,对于这些郭威这些人也知道拉拢了。

但是刘崇的一个谋士却告诉刘崇,这可能是郭威的缓兵之计,让刘崇小心一点,但是此时的刘崇已经被他的儿子即将当皇帝这个幸福的消息撞击的有点回不过神来了,也没把这谋士的提醒当回事。

在郭威的蛊惑下,刘崇甚至还把准备进入中原大军解散了,让他们该干啥干啥去,反正不打仗了。

随后他就等着他的儿子进入开封,然后即位当皇帝,这样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这一辈子也算是没白活。

其实刘崇也有点思路不开阔(说白点就是笨,脑子不转圈),就算是你的儿子被群臣举荐为皇帝,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坐在皇位上,而且郭威也不是一个白痴,为啥要为你打江山?

所以当时他的那个谋士的建议是正确,不管刘赟是不是要当皇帝,都要南下,要是郭威是真心的,那就让刘赟做皇帝,河东的大军也能保证刘赟的地位不动摇。

要是郭威居心不良,河东的大军立刻就能拉起平叛的旗号,在开封干掉郭威,这样一来才算是双保险。但是现在傻傻的在河东等着郭威把皇位让给刘赟,这的确是有点不靠谱。

可是就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刘崇还真的干了,这一段时间给郭威了一个缓冲期,而半路上的刘赟也被他控制住了,郭威把刘赟软禁在半路上。

而此时郭威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他谎报军情,说是契丹来了,所以他只能先到北面去平定叛乱。

但是刘赟还在半路上软禁,所以朝廷大事都是郭威一个人说了算(虽然那时候皇太后暂时掌权,但是仅仅是名义上的。)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郭威带着大军就往北面去了。

但是在半路上却发生了一件事,恩,黄袍加身。可能有人会说了。黄袍加身不是赵匡胤吗?

但是事实上在五代,黄袍加身的商标所有权就是郭威,而且这一个套路的创造者也是郭威,至于后来的赵匡胤不过是学了一把郭威而已。而且还没有进行改进,全部照抄照搬。

其实说照抄照搬也不对,赵匡胤毕竟是后来人,搞的还是比郭威要好一点的,例如当时郭威黄袍加身,所谓的黄袍就是一块黄布片子,披在了身上,就算是龙袍了。

但是赵匡胤那时候准备就比较充分了,一应俱全,风风光光的穿着龙袍就把柴宗训赶下来了。想必此时的郭威也没想到他这样窜了别人的江山,他的江山也是这样没的。

后来郭威在大军的簇拥下回到了开封,皇太后很识相的封他为监国,随后很快又正式让郭威当皇帝,后汉正式宣布灭亡。

而那个还坐着皇帝梦的刘赟也被郭威秘密杀死了。此时明白过来的刘崇很生气,所以也就自称汉朝,史称北汉,开始和郭威的周朝长期对立。(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