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叛徒的结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的叛徒有两个,一个是赵延寿,一个是杜重威。

赵延寿怎么叛变的我们都比较清楚,上面讲石敬瑭的时候,曾经提到,他和他的养父赵德钧想要拉拢契丹,赵德钧也想做皇帝,当时契丹基本上也算是同意了,但是最终桑维翰出手,让耶律德光回心转意,最终契丹还是选择了支持石敬瑭。

在后来杨光远在晋安乡大寨投降契丹,赵德钧因为距离晋安乡比较近,所以被契丹大军追了上去,结果就被抓了。

此后赵德钧和赵延寿父子就成了契丹的阶下囚,被送往契丹,赵德钧对于他自己的结局很不满意,也很后悔,要是他不想着投降,不想着做皇帝,他现在作为一个幽州节度使,那是何等的风光。

就在这样的忧郁和纠结之中,赵德钧到契丹之后一年就死掉了,但是赵延寿还年轻,而且比较能干,有懂点文化,据说他能写诗,而且写的很好,还有传世之作。耶律德光对他很重用,但是却谈不上信任。

虽然不信任,但是耶律德光为了能够让赵延寿好好的帮自己干活,还是下了一番苦心的,给他的官职非常多,还封了王,但是实权却是很有限。

后来耶律德光和石重贵之间闹翻了,耶律德光曾经许诺只要是他拿下了中原就让赵延寿做皇帝,所以后面几次战斗基本上都是赵延寿打前锋,而且他也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做事。

在耶律德光进入了开封之后,当时面对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降兵的问题,加一块好几万的军队,都驻扎在陈桥,这让耶律德光很不舒服,就怕这些降兵被人一鼓动又开始讨伐契丹了,给他闹事。

所以耶律德光准备把这些人全部杀死,以绝后患。赵延寿听说了之后急忙跑了过来,对耶律德光说:“陛下,你打下了中原是自己统治还是留给别人统治。”这句话说白了,就是问耶律德光,你拼死拼活是给谁打江山。

所以耶律德光听了这话,也是很生气,就对赵延寿说道:“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我打的江山自然是我的,难道我还要帮谁打江山吗?你到底想说什么,直接说。”

“陛下难道不知道现在晋国和蜀国还有吴国正在交战吗?现在南边数千里全部都是战火纷飞,咱们的骑兵虽然精良,但是却不习惯这里的气候,也不能在这里久待,更不可能大军继续南下,进入江淮和蜀国,现在陛下你在中原自然是没人敢乱来,但是你一旦回了契丹中原交给谁来防守。”

耶律德光听了这些,震动不小,就急忙问道:“我之前没想这么多,你怎么想的,快说说。”

“臣下以为,可以把这些降兵全部合并成一支军队,然后让他们全家迁往北方,轮流到南方驻守,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中原的防守问题。”

耶律德光一听,这的确是个一举两得好主意,于是就同意了。

在这里赵延寿打的主意也不一定就是为了这些降兵们的安危,因为耶律德光曾经答应让他做皇帝,所以这仅仅是他自己在为自己做打算而已。

但是不管赵延寿出于什么动机,他保全了数万人的性命,战国时期秦赵交战秦军坑杀赵国降兵数十万,这样的悲剧没有再次上演。

这也算是赵延寿干了一件好事,接下来他就整天作着他的皇帝梦,但是一直等了很久,还是不见耶律德光任命他为中原的皇帝,他心里就有点着急了,于是就找到了李松让他暗示一下耶律德光,看看是不是让赵延寿当太子,在中原当皇帝。

结果耶律德光却说道:“我对于燕王,没什么舍不得,要是我的皮肉燕王可以用,也能割去,但是我听说太子只能皇帝的儿子才能做,燕王虽然和我关系好,但是也当不了太子吧。”

但是耶律德光也知道对于赵延寿不能太无情,皇帝原本就是他许诺给人家,现在后悔了,虽然赵延寿不敢造反啥的,但是还是要好好的安抚一下的。

于是就下令给赵延寿封官,原本按照有关部门给拟定的官职有四个,中都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原本的枢密使和燕王还是继续保留。

但是等到耶律德光审查的时候,却把录尚书事和都督中外诸军事划掉了,他在心里虽然觉得赵延寿是个能干的人物,但是却不想给他太多的权力,毕竟赵延寿是汉族人,而不是契丹人。

赵延寿看着自己原本基本上已经算是预定好的皇位没了,心里也很烦躁,对于石耶律德光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还是有怨言的,只是面对耶律德光他不敢表现出来罢了。

但是耶律德光竟然死了,就在耶律德光准备返回契丹的时候,在半路上走到现在的河北境内竟然病死了,此时的赵延寿心思就开始活泛了。

据说他把耶律德光的尸体盐渍了一下,这也算是一种防腐措施。随后就拉着耶律德光的尸体开始开始招摇过市,用耶律德光的名义给天下诸道还有契丹方面,任命赵延寿权知南朝军国事,虽然没有说是皇帝,但是实际上这就是皇帝的权力,随后宣布耶律德光暴毙而亡。

赵延寿也不往契丹走了,在半路上停了下来,准备自己在中原当自己的皇帝,但是此时在契丹方面永康王听说耶律德光死了,赵延寿在中原造反啦,至于耶律德光任命赵延寿权知南朝军国事,契丹方面根本不相信,二话不说带兵就来打。

结果赵延寿不是对手,最终还是被契丹方面抓了起来,带到了契丹,虽然契丹方面没有杀他,但是却是一种软禁的状态,最终赵延寿也死在了契丹,他算是先背叛了后唐,随后又勉强算是背叛了契丹,叛徒投机不一定总是成功的,赵延寿也算是罪有因得。

下面我们来说杜重威,杜重威在投降的时候,耶律德光还是答应他让他做皇帝,但是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了,但是此时杜重威就算是看着耶律德光不遵守诺言他也没办法,因为他没有人家的拳头大。

好吧,皇帝不当了,到外面当一个藩镇节度使吧,但是耶律德光却一直不给他调令,也不说怎么安排他。

等到耶律德光进入京师开封的时候,杜重威带着他的那一伙投降的兵卒,屯驻在陈桥,这里距离开封很近,上面我们说耶律德光想要把陈桥的降兵全部杀死,说的就是这里的十多万晋兵。

这些人的待遇可以说很差,耶律德光根本不管不顾,至于他们的领导杜重威这个时候已经是自顾不暇了,当时耶律德光在京城搜刮钱财,规定京城的人都要给他交钱,而这些当官的也要交钱,杜重威也在交钱的行列。

但是杜重威作为契丹能够进入中原的最大“功臣”,他觉自己要是还交钱,而且还是一万缗,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有点心疼,他心里觉得很难受,本来按照耶律德光说的,他现在应该是中原的皇帝,但是现在呢,却是一个谁也不管谁也不问的而且还被被人指着脊梁骨来骂的汉奸。

于是他找到了耶律德光,对耶律德光说道:“我带着晋国的十多万精兵投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看现在能不能把摊派到我家的一万缗免掉。”

耶律德光呵呵一笑,说实话虽然杜重威领着晋军投降了他,但是他心里一点都看不上杜重威。现在杜重威竟然为了一万缗来找他求情,他心里对于杜重威更加的不屑,随手一挥就免掉了一万缗的摊派。

平时杜重威在路上出入,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抬头,搞得像是过街老鼠一样,后来在耶律德光走了之后,他就到了邺都,当一个藩镇。

刘知远后来进入了汴京,封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但是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刘知远认为这是不想臣服自己,于是派高行周进攻他,但是没攻下来,后来刘知远就亲自率兵攻打他,但是最终还是没攻下来。

随后又派给事中陈同以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杜重威一百多天还是没能攻下来。

杜重威粮食吃尽,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饿的)。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刘知远早就想同意了,现在一看杜重威主动提出来,很高兴。

于是杜重威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又做了几年安稳藩镇。

刘知远病重,对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刘知远死后,封锁消息没有发丧,大臣们连谋杀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琏,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在边上看守尸体的人根本不能禁止,随后这些人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成肉泥了)。(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