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一镇抗契丹——安重荣(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的标题是一镇抗契丹,这句话并不是我说的,而是石敬瑭说的,安重荣曾经想趁机会讨伐契丹,把契丹加在中原王朝上面的耻辱去掉,顺势收服幽云十六州,他曾经上书劝石敬瑭支持他讨伐,顺便再发一个讨伐文书啥的。但是石敬瑭却给他的回复却是:“一镇抗契丹,大小不等,势力不均,自取其辱。”

安重荣一心想要讨伐契丹,想要收服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耻于对契丹称臣,从这一点上来说,安重荣还是比较爱国的,或者说有骨气。

安重荣虽然最终造了石敬瑭的反,而且这个人人品和和素质都是一般,不过他死后却是颇受好评,原因就是他曾经力主讨伐契丹。

安重荣造反事件,闹得还是比较大的,算是石敬瑭后期意见非常非常大的事情之一,所以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的。

安重荣小名叫做铁胡,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官的大将,官位也比较高,他爷爷干到了刺史,他的父亲也是刺史,但是在职权上却比他的爷爷大了那么一点,到了安重荣这一辈,他就更厉害了,直接后来当上了一镇节度。

安重荣虽然后来十分的显赫,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却也是多灾多难,据说他曾经有一次犯罪了,被高行周逮住了,高行周想杀了他,最终还是安重荣的母亲托人找关系,毕竟也是世代当官的,肯定是有关系的,最后在安重诲的帮助下,这才活了一命,不然的话,小命早被高行周终结了。

他出身武将世家,从小就学习拉弓射箭,骑马打仗,武艺十分高强,尤其难能可贵的事,他还是一个读书人,喜欢读儒家经典,虽然常年居住在边塞,但是对于中原文化还是十分向往的。

长大之后,他接替了他父亲的官职,在边区当了一个指挥使,手底下有不少人马。等到石敬瑭造反的时候就想到他了,毕竟当时的石敬瑭势力并不大,还需要扩充实力。

安重荣得到消息,就想去投靠石敬瑭,但是他的母亲和兄弟们觉得石敬瑭不靠谱,还是不要去的好,不然失败后还连累了家里人。

虽然家里人反对,但是安重荣还是觉得石敬瑭还是比较有搞头的,于是就想去投靠石敬瑭,但是他面对着家里人的反对,心里还是十分矛盾的,所以他就叫来了他的母亲,对他的母亲说道:“这件事就交给上天吧,看上天的意思。”

于是在地上插了一支箭,他跑出去一百步,安重荣大吼一声道:“石公(石敬瑭)做皇帝,那就射中。”

说完张弓搭箭一箭射中了远处竖起的那支箭。射完之后安重荣又竖起了一支箭,又跑出去一百步,有大吼一声道:“我要是能做节度使,那就射中。”

“嗖”的一声,又是一下命中,安重荣连中两箭,他的母亲和他的那谢谢兄弟们都很诧异,觉得这或许真的是有天神保佑,于是就同意了。

我们从这里也能得到很多的信息,第一点就是安重荣箭法很好,百步穿杨的人物,第二点就是这个人是一个敢拼敢搏的人物,果敢大胆,这样的人物最容易在乱世创造一番伟业。

后来石敬瑭逼死了李从珂,他做了皇帝,这个时候想起了安重荣,毕竟当时在石敬瑭势力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就带着一千骑兵赶了过来,愿意跟着石敬瑭拼一把,这让石敬瑭也十分的感动,于是石敬瑭做了皇帝之后,就把镇州的成德军交给了安重荣。

自从幽州一代割让给了契丹之后,镇州就成了对抗契丹的前线,契丹一旦南下,面对河北一带平原开阔,根本没有险关和地形可以防守,契丹完全可以直接南下。

所以此后的日子里,安重荣和契丹人打交道比较多。他虽然是个武将,但是和别的武将不一样,不管咋说,安重荣小时候还是读过书的,所以他打仗很厉害,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

一般的武将在地方上当了守牧官,基本上不管事,就把一个州或者一个镇的大小政务全部交给自己信任的文人,这样一来文人和大小的官僚就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欺负那些武官们没有文化,就攒劲的忽悠,这一点就不用举例子了,大家肯定能想象的到,什么横征暴敛,什么卖官鬻爵,只要来钱他们就干。

就算是每年的税收,这些官员们也要截留一部分,至于贿赂贪污之类的更是没人管,那真是贪官们的幸福时代啊。

但是这一套在安重荣这里行不通,他对这一套很熟悉,他的手下忽悠不住他,所以当时在安重荣的手下工作还是十分艰难的,要是有了什么诉讼,他一定会反复调查,整的没有人敢徇私枉法,而且很多时候安重荣就能直接审理作出判决了。

至于百姓的赋税和府库里的盈余,手底下的这些官员们根本不能插手,要是在一般的藩镇,别说府库里的盈余,就算是百姓的税收,过手都要刮一层,但是在镇州,这种事却没人敢干。

说到安重荣善于处理诉讼,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十分的有名,我印象中在很多的讲述中国古代智谋或者小故事的书籍,都曾经收录过这一个事迹。

说的是曾经有对夫妇来到衙门,哭着喊着要告他们的儿子不孝顺,这个罪名在当时是很大的,真要是严重的话那要是砍脑袋的。

所以安重荣也很上心,就亲自审理,安重荣问了半天,但是没有问出来什么,那一对夫妇说他们的儿子不孝顺,但是到底哪里不孝顺,嘴里也说不出来,到是那个妇人嘴里一直骂骂咧咧,安重荣看到这里,心里就有了计较。

他猛地抽出自己的配剑,对那一对夫妇说道:“既然你们的儿子不孝顺,那么就把他杀死吧,我作证,不追究你们的责任。”

那个父亲一看面前明晃晃的宝剑,再看看安重荣不像是开玩笑,一脸的郑重,这个父亲当时就继续对着安重荣磕头,一边磕头还一边哭,一边哭还一边说道:“这是我的儿啊,怎么忍心啊,大人饶命吧!”

那个妇人一见孩子的父亲不愿意杀那个孩子,一把夺过安重荣的佩剑,当时就要砍死那个儿子,那个儿子也不傻,看见那个妇人来追赶他,急忙跑。

那个妇人手里提着剑,满院子的追着那个儿子,一边追还一边骂骂咧咧的。

看到这里,安重荣笑了,于是就命侍卫把那个儿子救下来,顺便还把那个妇人拉了回来。

经过询问,安重荣得知那个父亲的确是儿子的父亲,但是那个母亲却不是亲生母亲,而是继母。

得到了真相,安重荣十分生气,大声斥责那么妇人,让他赶紧滚出衙门。

那个妇人吓得不轻,急忙站起来就往回跑。但是这时候安重荣拿起弓箭,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那名妇人应声而倒。

安重荣怒哼一声,摔下长弓,就到后院去了。

这件事流传度还是很高的,后来还有人把这件事安到别人身上,把属于安重荣的智慧给了别人,但是这也算是一个创作过程中的借鉴,以后大家见到类似的版本,只要是知道这件事的真正主人公是安重荣就行了。

这些都是好的,安重荣本身是一个武夫,所以他的心里,还是一个比较蛮横的人,而且从上面他投靠石敬瑭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而且还表现出了一丝的枭雄气质。

所以这个家伙绝对不是一个老老实实甘居人下的主,他的心思宽广着呢。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也是是有名气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句话和当时陈胜吴广起义起义时的那句口号差不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过我们能看出来,安重荣说的这一句更加的高深,之前陈胜吴光仅仅是提出了疑问:“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吗?”他们提出了这个疑问,但是却没有找出解决的办法,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回答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为皇帝,为王侯将相。

这一点安重荣做得很好,它不仅仅提出了这个问题,更是清晰的看到了什么样的人能够做皇帝,做王侯将相。

他的回答就是:“兵强马壮者为之!”按照安重荣的理解,皇帝不是天生的,而是争夺来的,只要是手底下有兵有将,只要是地盘大,只要是实力强,那么就能当皇帝。

这是赤裸裸的不臣之心啊,所以虽然安重荣这样想了,但是暂时还不敢这样干,不过他的心思我们还是能够从这一句话里面看出了或者说揣摩出来一丝的。

这种心思虽然他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心里存了这种心思,行事作风就会相应的受到影响,他对于石敬瑭也不是很恭敬,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君权并非神授,而是自己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