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0章 奇葩皇子李从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李从荣是李嗣源的第二个亲儿子,他的第一个亲儿子在李存勖时代的时候被李绍荣也就是元行钦杀死了,所以现在李从荣就成了他的嫡长子。

按照道理来说,李从荣在李嗣源百年之后那就是要继承皇位,成为大唐新的皇帝,新的统治者,但是他没有,他的下场却是身首异处,家里两个小孩也被杀死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本来应该成为皇帝,但是一天都没有当过太子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奇葩的嫡长皇子。

李从荣本来还是比较受重用的,他的父亲李嗣源对他还是不错的,而且群臣也是十分中意他的,毕竟他是嫡长子,将来那是要当皇帝的,可是这个家伙不会做人,而且兴趣爱好也不像是一个将门子弟,这让李嗣源觉得他不像是自己的儿子,倒是像极了李存勖。

举个例子,李从荣这个家伙喜欢诗词歌赋,据说还搞了一个诗集叫做《紫府集》,差不多当时留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诗,数量是很可观的,而且质量咱们也不好评价,但是质量这一点我觉得李嗣源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了。

据说有一次李嗣源召见他,问他:“你现在除了学习政务之外,还学过什么,业余时间搞点什么啊。”

李从荣面带微笑,脸上还带着一丝的谦虚掩饰下的自傲,对他的父亲说道:“我除了学习处理政务,还和读书人交朋友,学习了很多的文化知识,没事听听大儒讲课,然后就和一些书生一起吟诗作赋。”

这个特别是说到了吟诗作赋,李从荣心底的骄傲那是毫不掩饰(估计他也没想过掩饰),毕竟他可是出过诗集的人,那也就相当于是搞过实体出版的,那能是一般人吗?而且他经常自诩他的水平可以说是独领风骚,虽然比不上李白杜甫,可是他还是认为他的水准那绝对是当时时代的第一。

但是他这所谓的一个第一,在李嗣源的眼中根本什么都不算,李嗣源就对他说道:“你写诗有啥用,你写的再好,难道还能比得上白居易啥的,整天和那些穷酸文人在一起,有啥用,还是学点治国之策才是正理,不过你刚才说你经常听大儒讲课,我觉得这一点还是不错的,但是一定要保证那些讲课的的确是大儒,不能被一些人骗了,我虽然文化水平没你高,年纪也大了,但是我还是经常听那些大儒们讲课的,感觉受益匪浅,你以后可以多听一点,还是有好处的。”

李从荣看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有点不在乎,心里也有点失落,但是也没当回事,估计他觉得他现在的水平已经是独孤求败了,那就是要品尝寂寞的时候了,在艺术上达到顶点,就算是不被人理解那也是正常的。

可是事实上,这个李从荣他就是一个年轻人,而且还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没啥经验,他的这个第一很大程度上都是他的那些小伙伴们给他吹捧的,他身边的那些年纪差不多的的书生,为了能够升官发财,一个个都是跟着李从荣混,一个个都是逮着李从荣攒劲的吹捧,拼命的讨好,久而久之,这让李从荣觉得他的水平那还真的是独领风骚了。

所以对于他的父亲李嗣源的建议啥的,他根本不管,回去后还是继续搞他的文化大业,要是这样的家伙真的成了皇帝,估计后唐也没啥搞头了,他肯定是成不了南唐后主李煜那样的一代词宗,顶多也就是个略通诗词的糊涂皇帝罢了。

后来李嗣源毕竟年纪大了,有一次病重,大臣们这才把立皇储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准备立李从荣为太子。

可是李嗣源对于汉文化也不是很精通,他一听说这要里李从荣为太子,那他就觉得这李从荣要是成了太子,那么他李嗣源去哪,难道跑回太原老家养老吗?

其实李嗣源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以为大臣们要立李从荣为太子,那么他就要退位,也就是意味着他不行了。所以他很生气,就没有同意。

而这件事李从荣知道之后,他也很生气,可能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这是要立李从荣为太子,李从荣为什么还生气呢?

原本李从荣在外面是干节度使的,手里面有兵权,但是现在他觉得要是他成了太子,他就不能再到地方上去了,他就必须要交出兵权,所以他把这当成了范延光等人要剥夺他的军权的一个阴谋,于是很生气就质问他们:“你们这是要拿掉我的兵权吗?我要是当了太子,那就只能被你们软禁在京城了,你们还真是好算计啊!”

这一句话一下子把想要讨好李从荣的范延光等人吓得半死,原本这件事就让李嗣源不高兴了,但是现在竟然李从荣也不高兴了,他这一次那真是两边不是人。

为了弥补他在李从荣心中的形象,范延光在朝中将积极为李从荣运作,让他成了全国兵马大元帅,军权在名义上最大化,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让李从荣原谅他,所以他很担心,他害怕将来李从荣当了皇帝之后,就找他秋后算账。

于是他就申请赶紧调到外面干个藩镇节度使,那时候就算是李从荣想要拿下他,那也要掂量一下,不敢轻举妄动,可是李嗣源不同意,在李嗣源看来,他就这几个能够信得过的人了,要是走了他咋办。

但是什么都已经阻挡不了他离开的决心了,他倾尽家财贿赂另一位权臣孟汉琼这才调到了外面,结果在李从荣的影响下,整个京城的官员都开始纷纷要求外调,每次递上去申请,要是能被允许,那就是一件大喜事,大肆庆祝,要是不被允许外调,就哭丧着脸,继续找关系递申请。

李从荣干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后,更加骄纵,每天出行身边都带着大量的护卫,骑着马在大街上跑,搞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制止,他可是兵马大元帅,而且还是将来的皇帝,所以很多人都惹不起他,开始躲着他。

这个家伙智商不是很高,额,这样说的话有点不公正,具体点,这个家伙政治智商不高,基本上把能得罪的高官都得罪了,他也不想想,就算是他是皇帝,难道他将来就靠着他自己治理国家,治理国家需要大臣,需要文人,可是就他身边的那小猫两三只能够治国吗?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他将来要是治国那还是要靠那些老臣们。

可是这些老臣们基本上已经被他得罪完了,所以很多人都要求调出去,不准备在京城混了。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这个家伙的确是个政治白痴,脑子的构造实在是比较简单。

这还不算,它不仅仅和大臣们处不好关系,他和他的兄弟们关系也不好,因为李从荣这个人比较轻佻,不稳重,这一点他的弟弟李从厚完爆他,李从厚虽然比他小,但是老成稳重,看起来比较牢靠,而且人品也好,和朝中大臣们关系也不错。所以李从荣一向把他的弟弟当成心腹大患。

还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姐夫石敬瑭,他和石敬瑭之间的也是势同水火,那感觉就是有你没我,所以石敬瑭觉得不能再洛阳等死,于是就申请到外面当节度使,李嗣源对他很信任,于是就把他派到了河东,也就是后唐兴起的地方,就任河东节度使。

至于和他的干哥哥李从珂,那完全是没交情,见面不打架就不错了,打招呼也直接省了,你们说就这么个家伙,可以说真真正正的“寡人”“独夫”了,就这样的人,不当皇帝还好,当了,那后唐也是死路一条。

后来有一次李嗣源病重,李从荣进宫来探视,其实是想让李嗣源把皇位传给他,因为现在他还没有成为太子,还不具备法定的继承权,他最怕的就是他的父亲在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李从厚。

但是李嗣源却完全忽视了他,他觉得没意思,就走了出来,但是还没走多远,李嗣源昏了过去,宫内哭成一片。李从荣以为李嗣源那个老家伙死了,于是赶紧回去点齐兵马准备进宫登基称帝。

可是他没想到他走不久,李嗣源又醒了过来,可是因为这个家伙平时得罪的人多,所以也没人告诉他,他一个人还在那里坐着他的皇帝梦。

第二天,他带着大军前来,吼着要进入皇宫,李嗣源听说他的儿子造反了,气的差一点又昏过去。他一直瞧不起朱温被朱友硅杀死,没想到他竟然也有着一天。

但是当时他在皇宫里还是有很多的侍卫的,这些人冲了出去,喊道:“皇帝还没死,你们这是要干什么,造反者杀无赦。”

听到了皇帝还没死,这些被李从荣忽悠来的大军,顿时就震惊了,立马就分崩离析了,一点斗志也没了。

而李从荣也觉得不可思议,他爹怎么可能没死呢,那一天明明听见宫里哭成了一片,难道宫里不是为了迎接李从厚称帝,而搞一个秘不发丧吗?

其实在最后的这个军事行动,李从荣的心里是十分的纠结,可是他判断失误,最终他走上了一条绝路。他兵败后逃回了家里。在家里被官军砍了他们家一家四口的脑袋,交给了李嗣源。

而李嗣源原本就有病,再加上惊吓伤心,最终撑了六天还是没有撑过去,在兵变后六天,李嗣源病重而亡,一代明君寒酸收场。(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