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章 驻村干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觉间,杨星灿到达石虎镇已一个多月了,到年底了,由于新补充一批人员,镇上准备调整驻村工作组。

每个村根据情况安排了三至五名驻村干部,一名驻村组长,杨星灿被安排到驻石子村,是全镇唯一一个只有一名驻村干部的村子,驻村分管领导是统战委员丁杰。

驻村工作名单由镇长钱雄在全镇机关干部大会上宣布的,各个村支书、主任、会计、妇女主任都参会,当钱雄念到杨星灿驻石子村时,杨星灿当时正拿着相机在拍照,他似乎感觉有目光在看自己,他一看座位牌子,发现了正是坐在石子村上的一名中年男子在看自己。

杨星灿知道那应该是石子村的村支书周庆华,便好友地笑着回应了一下,算是了打了个招呼。

会后,石子村支书周庆华主动过来与杨星灿打招呼说:“杨领导,我之前就听说了我们镇上来了个英雄人物啊,简直是文武全才,没想到还这么年轻有为。”

杨星灿见周庆华是个干瘦的中年男子,杨星灿与他交流了一下,初步印象还不错。

周庆华也是当过兵的人,所以,两人没一会儿就聊开了。

随后,周庆华邀请杨星灿去饭店吃饭,说是感谢前途驻村领导和结交新任驻村领导。

结果杨星灿到了饭店一看,发现汤国光也在,心想,不会那么巧吧,汤国光是原来石子村的驻村干部么?

后面证明杨星灿的猜测是对的,前一个驻村干部就是汤国光,杨星灿又觉得一阵头皮发麻,才到镇上不足1个月,就先后两次遇到这种事,当天在会上党委书记吴雄批评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宋强,另外还说驻村干部,那自然就是汤国光了。

前面宣传工作“挤走”了宋强,现在驻村工作又要去“挤走”汤国光,更为重要的是宋强与汤国光两人的关系还比较好,这两人都因为自己一来就挨了公开批评!

经过几天的接触,杨星灿知道了那天在会上背后议论自己的两人,一人就是宋强,另外一人就是汤国光。

杨星灿心想,看来这下真正彻底把这两人给得罪了!

不过,饭桌上汤国光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不爽,在杨星灿敬他酒时说:“铁打的周书记,流水的驻村干部,你驻石子村,以后多跟周书记多学习。”

杨星灿随后虚心向周庆华请教石子村的情况,周庆华倒是个爽快人,把基本情况介绍了一下,石子村共有村干部三人,周庆华任村支书兼村主任,古华东是会计,杜巧是妇女主任。

至于石子村的地位,周庆华举了个例子说明,石虎镇是全县最偏远也算是经济最落后的镇,石子村在石虎镇的位置就好比石虎镇在全县的地位和位置。

饭后,统战委员丁杰说下午要到村上去,周庆华说他马上通知村民和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场开个会,顺便认识一下新的驻村领导,丁杰同意后,村上三人便说先要回村上去通知人开会。

下午,丁杰回办公室处理了事情后便叫上杨星灿一起到石子村去,路上,丁杰对杨星灿说要准备在会上发言。

杨星灿一惊,忙说:“丁委员,我还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啊,石子村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也一无所知啊。”

丁杰疑惑地反问他说:“汤国光移交工作时没给你交待么?”

杨星灿明白了,虽然酒桌上汤国光没有表现出不爽,但是暗中却并不告诉自己实情。

丁杰似乎也明白了怎么回事,他顺口说了一句:“没事的,你随便说就是了。”

杨星灿看着丁杰看人挑担不腰痛的样子,只得苦着脸说:“领导,你这是赶鸭子上架啊,你即使是点个坐台小姐也要给点化装时间啊。”

丁杰笑了一下说:“给了啊,那就玩车震嘛,就在这车上想,时间够了吧?放心,都是一群农民,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半小时左右,他们到村上了,石子村委会在半废弃的村小里面占了一栋楼,说是半废弃,因为一半的教室都空了,只有几间教室在使用,可能村上便就地取材把村小当成村委会办公地。

当他们到达时,村上的人已经把村委会办公室坐得满满的,杨星灿扫了一眼,发现里面大约有四十人左右,不过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稍微年轻点的都是四、五十岁了。

看到他们进来了,周庆华扯着大嗓门吼起来了:“大家欢迎我们的驻村领导!”

一阵掌声,丁杰和杨星灿便面对村民坐下。

虽然杨星灿在省城机关呆过,高级别的会议有时也参加过,可那些会议他都只是去摆下资料,作下会议记录,都坐在角落的,面对这么多人坐着,他还是第一次,难免心中有些紧张,更何况他发言要说些什么,他还没想好。

周庆华快人快语,直接介绍了丁杰两人后,丁杰先讲了几句,无非是要多为石子村争取福利之类的话。

当轮到杨星灿讲话时,他看到下面就有开始说话议论了,他便中气十足地招呼了一声:“我说各位老乡,我们来开个会不是来吹牛的,要吹牛开完了会大家随便吹多久都行,如果还要我陪,都行。只是开会是正经事,不然会开完了,你们回去,周边的邻居问你们说今天村头开了会说了些什么,结果你们怎么回答呢?难得说你在开会的时候吹牛去了,不知道会上说了些什么。那就容易惹人笑话了,我相信周书记如今大家来开会都是相信各位的水平和威望,还是请各位认真听一下。”

部队的生活锻炼让杨星灿身体素质本来就较好,再加上有意的保持气势,所以显示得声音比较大。

农村人其实有时就是认这个理,只要声音大便会占优势,听到杨星灿的大嗓门,马上会场安静了下来,他还看到前面几个老年人还满意地点头示意。

杨星灿见出场的气势镇住了,然后便环顾了一下四周,开口接着说:“各位长辈好,在这里,我之所以称各位为长辈,因为我有种回家了的感觉,我是农村娃,长大后到省城读书,如今,又回到农村来了,记得当时要到镇上来时,有朋友对我说,说我从农村来,转了一圈又回到农村去,相当大学白读了,我来之前也在想这个问题,我的大学白读了吗?可是我想通了,我没白读,大家都晓得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嘛,他去了西天,可取了经之后,还是要回来传经的,我去省城读书就是去取经的,至于取到真经没得,还是取了真经着我的嘴巴念歪了没得,大家在以后就会清楚了。”

虽然面对的是一群可能没读多少书的农民,但唐僧取经的故事还是让到场的人记住了他这个驻村干部。

散会后,周庆华便笑着招呼杨星灿说:“驻村领导,要不我带你到村上四处走走?熟悉一下村头的情况。”

杨星灿心想也应该走动一下,好熟悉这些村民,便点头答应了,丁杰则笑着说,他就在村委会查看一下党建资料。于是会计古华东和妇女主任杜巧便留下陪丁杰,周庆华就带着杨星灿出去走走。

走出村委会之后,周庆华便一边介绍一边说石子村的情况,全村大约有1600多人,只是现在大多是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几乎没几个了,再加上有一些户口开始迁走的,估计只有九百多人了,留守村上的实际人数估计只有六百人左右。

杨星灿有些好奇地问:“这么多数字,你都分得清楚?”

周庆华奸笑一声说:“哪能不记清楚啊。有时上面按人头给一些补助经费,那么必须把所有能算上的人口都算上去,包括一些超生的黑户,如果要承担任务的,那便只能按实际在村上的真实数据了,但这个不包括没上户的人了。”

随后,周庆华介绍说道村子较小,所以还比较好管理的,全村有两大姓,一个是周姓,一个是杜姓。

听到杜姓,杨星灿心中一动,他便问“周书记,你知道村上有叫杜紫姝的人没?”

“什么?纸书?梳子吧?”周庆华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杨星灿耐心地把杜紫姝三个字详细解说了一下。

周庆华摇头说:“没有,这么高雅的名字,哪是石子村的人想得出来的哟,你找这村上的人任何人灌几大桶墨水都取不出这么好的名字!”

杨星灿略带失望地继续跟着周庆华继续走村入户。(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