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集 北掳路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集北掳路上

1、山路上,外,日。

战马长啸,尘土飞扬、残阳如血,夏天的炎炎烈日将北去的人晒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大队人马中时有死伤的人,金兵将死去的汉人丢在路边。等他们走远了,汉人却跟在后面挖坑掩埋。

两个落在后面的金兵,正在撒尿,王彦、孟德等人扑上去,杀死金兵,脱下衣服穿上,假装跟着人群走。

王彦(对孟德):你想办法走过去,给二帝捎带口信,要他们保持体力,晚上我们救他们出去。

其他宋军官兵躲在远处的土坎下,偷偷观察金军动静,只见孟德穿着金兵衣服,拿着金兵的弯月刀,走进了金兵营篷。

孟德(对福柔帝姬、小声地):公主受苦了,我是王彦将军的属下,晚上宋军发起进攻时,你们朝西南方向的树林里面跑,那里有人接应。

孟德将一把小刀偷偷递给柔福帝姬后,继续假装着在北去的人群周围巡视走动。

柔福帝姬将小刀收好,装着无事的样子与人群中的人默默地走,她走到一位被捆绑着手的宋朝官员后面用小刀割断绳子,示意他别作声。

柔福帝姬(对金兵):我要解手,我要解手。

两个金兵将她带到路边无人的地方解手,暗处的宋军扑上去杀了金兵,宋军换上金兵衣服后,押着柔福帝姬回到人群中。

、宿营地,外,晚。

王彦带领的“八字军”放火烧了金军帐蓬,杀声震天,宋朝被俘人群四处逃命,福柔帝姬光着小脚丫和柔顺公主一起在兵荒马乱中向着小树林方向奔去。

完颜宗望(对柔福帝姬):看你往哪里逃?大爷我还没玩够,你就要走?他像拎小鸡一样将柔福帝姬提上马鞍,另几个金兵走上来,抓住柔顺公主往回拉。

柔顺公主(对王彦):王将军救我,将军救我呀!

柔顺凄凉的呼救声提醒了正在与金兵激战的王彦,王彦一声“驾”,飞马过来连挑几个金兵,完颜宗望一看金兵被杀,过来砍杀王彦,混战中,柔顺公主在逃跑中被金兵放箭射死,王彦眼看不是金兵主帅的对手,转身就跑。完颜宗望赶回帐蓬看见二帝还在,遂命令收兵,告诫手下:“别跟八字军计较,我们要勿忘押解使命。”

完颜宗望(对徽、钦二帝):我跟你们说过,谁敢逃跑就是死路一条。来人啦,将刚才逃跑的人统统砍掉。

金兵将十多个手无寸铁的宋朝官员和女人拉到帐外,像砍萝卜一样,人头落地,金兵又对二帝处以杖刑。

柔福帝姬默默地看着父兄挨打,流着眼泪,可怜兮兮地望着完颜宗望,求他手下留情。

完颜宗望(对柔福帝姬):你是唯一一个逃跑后我没有杀的人,知道为什么吗?完颜宗望抱起柔福帝姬就往自己的帐蓬走去,眼泪已经流干的宋朝公主,在床上麻木不仁地任凭他折腾,她将自己的嘴唇咬出了血,眼里流露出刻骨铭心的仇恨。

、开封城,内,日

李纲率部正在与金军另一路主帅完颜忠翰(粘罕)激战,终因寡不众敌,金兵破城而入,宋军将领王寓、何灌、何卤等人,有的跳河自杀,有的刎剑自杀,开封城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堂堂大宋朝,无限山河泪。

宋朝皇宫内,金册立张邦昌为帝,宋朝官员李若水、李熙靖等大骂金帅完颜忠翰,至死不渝,表现了大宋朝的浩然正气和官员的铮铮铁骨。

完颜忠翰大怒之下连续在朝堂上,刺杀了几个宋朝官员,宋官员的鲜血染红了皇宫的土地。

完颜忠翰(对众官员):还有谁不服的,殊同此路。

金帅的话吓得一些秀才模样的宋朝官员胆战心惊,颤抖地在投降书上签字。

张邦昌(对完颜忠翰):谢大帅栽培,奴才定当尽心尽力效忠金国。

张邦昌站立一旁,将皇帝宝座让给完颜忠翰坐。张邦昌在议和书上签字后,小心呈给完颜忠翰,完颜忠翰要御前侍郎念诵一遍给大家听听。

御前侍郎(对众人):宋朝准许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同意割让河北、河东二郡于金国,宋朝每年进贡给大金国丝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叶二万斤,其它岁时赏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丝绢二万匹,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茶油一万斤,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双方恢复互市。

宋朝官员在朝中立时晕厥过去好几人,其它官员吓得默不作声,此时的宋朝已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羊。

完颜忠翰(对宋朝官员):这就对了嘛,用你们汉人的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恭敬不如从命,以后每年按时给我们金国进贡,我们就会像兄弟一样的友好相处,但如果你们惹得我们金国皇帝不高兴的话,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张邦昌在一边点头哈腰,连连称“是”,完颜忠翰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4、北去的路上,外,日。

北风呼啸,尘土飞扬,柔福帝姬在被俘的人群中艰难前行。宋钦宗身患重病,躺在马车上气喘吁吁,走到宋金边境的时候,他要李贵妃扶他起来,再看一眼大宋美丽的河山和熟悉的土地。

宋二帝带着宋朝所有的官员、皇后、贵妃、公主及其它女子一起向宋朝土地叩拜、致敬。

一个宋朝官员(对宋二帝):太上皇,皇上,你们可要顶住,大宋百姓还在等着你们回去重整河山啊。

宋徽宗老泪纵横,他在韦皇后的掺扶下,步履艰难地往前走。

柔福帝姬(对徽宗):父皇,女儿就是死也要回去的,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土,一草一石总关情啊。

宋徽宗(对柔福帝姬):皇儿,山高路远,饥餐露宿,何况山野之中猛兽很多,且不说金兵的追杀,就是离开人群,不冻死也会饿死的。

柔福帝姬(对宋徽宗):金贼虽然掳去了我的身体,但掳不去我的灵魂,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义无反顾地朝南走。

5、宋朝皇宫、内、日。

张邦昌大摆宴席,庆祝自己登基庆典,伪皇政权的文武百官悉数出席,歌舞升平,鼓乐齐鸣。

艺妓李师师(对张邦昌):皇上,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你可要多喝几杯尽兴。

张邦昌高兴地与各位大臣喝酒言欢,并与金国使臣与歌妓作乐。

张邦昌(对李师师):美人,朕要请宰相选个良辰吉日,封你为李贵妃,怎么样?

李师师故意将袒露的白嫩Ru房靠近张邦昌面前,拂袖飘然的纱裙令张邦昌和金国使臣哈哈大笑。

李师师(对张邦昌):谢皇上厚爱,臣妾一定好生伺候皇上。

李师师话声未落,从头上取出金簪朝张邦昌刺去,张邦昌将头一偏,大喊一声:“有剌客”,站在屏风后面的护卫一拥而上,将李师师拿下。

张邦昌(对李师师):你这个贱货,朕对你这么喜爱,你却不识抬举,拉下去,打入死牢。

李师师(对张邦昌):你这个乱臣贼子,金贼的狗奴才,卖国求荣,人神共愤。

李师师乘人不备,取出金簪在大殿上刺喉自杀。

6、开封城、内、日。

皇宫内,一队骑兵穿城而过,张邦昌的伪皇权正在议事,一批宋朝官员对他表示反对,大殿外一片吵吵闹闹,原来是康王赵构在李纲、宗泽等抗金将领的簇拥下走进大殿。

宋朝官员(对赵构、李纲等人):尔等见到皇上为何不拜?

李纲拔剑一刺,将说话的宋官员刺死。他提着滴血的剑走上张邦昌,怒目而视。

李纲(对众人):我们坚决不能接受金贼的安排,不接受张邦昌的伪皇帝身份,金贼在破城之际的皇位安排,且是权宜之计,现在康王回来了,应该还位于康王,大家说对不对?

殿上站着的人,个个点头称是,张邦昌无奈之下,只好交出传国玉玺,将皇帝宝座归还徽宗第九子赵构,即宋高宗。

7、开封城、内、日。

建康二年(117),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高宗即位后,重新整顿朝纲,惩治腐败,任用贤能。

李纲(对高宗):皇上,我们应该厉兵秣马,积蓄力量,一举抗金。

宗泽(对高宗):皇上李大人高瞻远瞩,用兵有道,他提出的抗金主张,实为我大宋长远打算,请皇上三思。

李纲、宗泽手拿奏折,跪地请战。

黄潜善(对高宗):皇上,我朝靖康之难元气大伤,短期内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人心不稳,不便再起干戈与战事,边界争端虽有小的纷争,但依臣之见,忍为上策,能忍则安啊。

汪伯彦(对高宗):皇上,黄大人言之有理,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我们可以迁都去江南,在那里打造一片属于大宋的富庶之地。

黄潜善、汪伯彦也手拿奏折跪地呈献自己的主张。满朝文武都在殿下附和,退守江南为上策。

李纲(对高宗):金贼时刻亡我之心不死,目前敌强我弱,如果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意图,追着屁股打我们,那后果不堪设想。逃避现实如同苟且偷安,不如拼命一搏,也许还有获胜的机会。

宋高宗(发火,对李纲):大胆李纲,口出狂言,大殿之上,竟敢污蔑朕是苟且偷安,岂有此理,姑念你抗金有功,且不跟你计较,如再目中无人,朕绝不饶你。

朝堂上,宗泽偷偷拉着李纲的衣袖,轻声对他说:“别说了,皇上自有主张。”

黄潜善(对高宗):皇上,李大人对大宋忠勇可嘉,吾等钦佩至极,可眼下并不是抗金的最好时机,等我们在江南养成兵强马壮的时候,再给金国一个回马枪,一鼓作气收拾旧河山,指日可待。

黄潜善将手里的奏折递给朝上太监。

宋高宗(对文武百官):按照黄爱臣、汪爱臣的意见,迁都江南,建行都于临安(今杭州),钦此。

众臣(对宋高宗):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