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别怕磨难来(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玻璃箱中的小白鼠

上课之前,麦凯斯教授突然通知大家将上课地点改到生物实验大楼,这是最后一堂社会心理学课,但出乎同学们意料的是,在那间偌大的实验室里,他们并没有看见想象中的奇怪东西,唯一与平时不同的便是在讲桌上多了一个装着两只小白鼠的玻璃箱。

“我养了两只白鼠,一只特别喜欢吃奶酪,一只特别喜欢吃栗子,我每天都供应给它们充足的食物。”教授介绍完之后,便拿出一根粗糙木棍,一头垂直插进小白鼠的笼子里,另一头搭在吊在半空中的篮子上。篮子里有栗子、奶酪和各种新鲜水果,而这根棍子,就成为小白鼠们获得美味食物的梯子。篮子里的食物很诱人,可两只小白鼠却安安静静地趴在玻璃箱子里一动不动。

这时,教授转身又拿出一只玻璃箱,里边也是一只白鼠,但这只白鼠显得瘦弱和胆小。玻璃箱子一动弹,它便惊慌失措地在箱子里四处乱窜,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这只白鼠也是我养的,以前很挑食,但我把它饿了一周,估计它现在什么都吃!”教授的话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在同学们的笑声里,教授又拿起另外一根粗糙的木棍,然后像在第一个箱子里做过的那样,将玻璃箱和水果篮连了起来。

正当同学们期待它能沿着棍子爬上去时,却发现,它虽然不会像前两只白鼠那样安于现状,但它的抗争,也就止于在笼子里瞎扑腾而已,根本不会抬头去看那吊在空中的希望。

这时,教授转身端了一盆水,然后全部倾倒进那只饿鼠生存的玻璃箱。浮在水面上,它的惊恐感加剧了,它沿着四壁乱窜,小脚在光滑的玻璃墙上来来回回地打转,可就是爬不上去。终于,它发现了木棍,用爪子紧紧地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然后一点一点地向上爬去。正当同学们以为饿鼠就能这样爬到篮子里时,它却在爬到一半的时候停住了,因为那个高度足以让它脱离浸在水里的不舒适感。

“上啊,再往上爬一点你就有吃的了!”一位学生着急地呼喊着。

“你不用催它,你的催促它根本不懂!”教授说。

然后,教授拿出一盏酒精灯,点燃之后便托在手上移到饿鼠身体的下方。热乎乎的气流“嗖”地一下激得饿鼠一颤,惊慌失措的它立刻向上逃窜,于是,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饿鼠爬进了篮子,并开始狼吞虎咽地大吃特吃起来。

最后,教授作了最后的总结:“好了,试验做完了。我希望今天在场的每个人在走入社会之后都能将这个试验记到脑子里去。等你们离开学校这座象牙塔之后,一部分人会像两只小白鼠一样,生活安定,衣食无忧,但却少了些生活的激情;另一部分人呢,会像第三只小白鼠一样,由于某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而陷入困境中难以自拔,处于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困窘之中。我不是自虐狂,也不想赞美困难和苦痛,但假如一起面临一个能改变现状的美好机遇时,越是不幸的人,越是在苦痛中挣扎和沉浮了好久的人,就越可能及早地发现和抓住机遇。就像试验中的这三只小白鼠一样,如果第三只小白鼠也像前两只那样终日饱食无所事事,而没有在饥寒交迫和水深火热之中辗转,它肯定也不能发现篮子里的食物。所以,不要看轻苦难,在某些时候,苦难是福。”

【折磨中的智慧】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它总是用最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在举一反三中去触摸最深刻的道理。感受过饥饿的人,才会珍惜饱食的日子;经历过风雨的人,才知道雨后彩虹的美丽。

其实,苦难能磨炼我们的意志。每个经历过苦难的人在回首往事时,嘴角总会挂着一丝笑意。在这笑容里,包含着对自己曾经那份坚持的肯定,包含着对处于败局的苦难的轻蔑,包含着对自己力量的赞美,也包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苦难能让我们避免失败。人们常说,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就是傻瓜,此话说得直白,可并不是在骂人。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当你因为闯红灯而被警察罚款之后,还会因为不知道受罚而再闯一次吗?当你因为不知道那只看似温顺的小狗其实是个暴烈的小家伙而去抚摸它被咬伤后,你还会有事儿没事儿地去逗弄它吗?苦难是一剂预防针,他在磨炼人的抗打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着人们的思维力和判断力。(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