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别怕磨难来(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爱上苦难

帕格尼尼,他的一生都在和苦难谈恋爱,他岁开始学琴,在父母非人的强迫下,结核菌和神经衰弱症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蔓延开来,只能任病魔摆布,一辈子也未曾摆脱掉这种强直性的昏厥和肌肉不时痉挛的毛病。4岁时的帕格尼尼差点被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送进棺材,在他7岁的时候又患上严重的肺炎,治疗中不得不大量放血。

可帕格尼尼还要“折磨”自己,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个小时,小提琴让他忘记了饥饿和死亡。他似乎觉得自己的苦难还不够深重。

帕格尼尼没有向病魔低头,从当初对苦难的畏惧,到慢慢地爱上苦难,在苦难中找寻艺术的源泉。凭借着他天生的聪慧和勤学苦练,他终于在1岁的那场音乐会上一举成名。据说,帕格尼尼的这场演奏,曾使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讶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自觉无颜收他为徒。

46岁那年,帕格尼尼的牙床突然长满脓疮,不得不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刚愈,他又染上可怕的眼疾,从此,幼小的儿子就成了他行路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疯狂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后来,帕格尼尼的声带也坏了,只能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

然而正是这一生的苦难,赋予了帕格尼尼无穷的创造力,让他的琴声魔力无穷,甚至他的琴弦也被说成是用情fu的肠子做的。帕格尼尼的琴声是苦难的宣泄,当生命中的苦难越多的时候,被烈火燃烧得越剧烈,那么发出的光芒就越辉煌。他对苦难的热爱,就像对情人的热爱一样浓厚而激烈。这种爱,只有你深入其中,用心去感受,才能获得奋斗的力量。

【折磨中的智慧】

生活永远不会因为苦难而失去色彩,人生也不会因为有苦难的存在而停步不前。“富不过三代”,这并不是一种迷信,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一种苦难精神,那么再庞大的家财,也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耗尽。世界上越是富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苦难教育就越要重视,只有让孩子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懂得钱财的来之不尽,才能减少产生败家子的可能性。

当你把苦难当成情人,你的梦想就会有发芽的土壤,你情感的天空就会阳光灿烂,你相思的夜晚就会月朗星明,你美丽的心灵就会纯洁透亮,而你的人生会因苦难的存在而感到多姿多彩,你的生活才会时刻充满甜美的微笑。

6.接受成功的拒绝

波·皮巴迪是一位知名企业家,他在7岁时就已经是身价数百万美元的网络创业家,他创立的第一家公司三角架(Tripod)公司,在1998年,也就是望楼泡沫破灭之前以58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莱克斯(Lycos)公司。皮巴迪目前旗下有十四家创投基金,资金总值超过二亿五千万美元,他在《LuckyorSmart》(《幸运还是聪明》)这本自传中讲述了自己的成功道路。

莱克斯将这5800万美元以公司股票的形式支付给他。皮巴迪又在股市遭受重挫之前,将手中一半股份以亿美元抛出。

皮巴迪在他的这本自传中描述自己爱上了“不”这个字,我们知道当我们得到肯定的答案时是多么高兴,那么听到“不”呢?当请求遭到拒绝的时候,听到“不”是多么令人沮丧,而皮巴迪却不是这样认为的?

威廉姆斯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文理学院,那所学校简直是世界上入学条件最苛刻的高等学府之一,如果有一千个人向自己的老师咨询自己是否够资格申请威廉姆斯,那么将有一百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准备申请,之后,就只有五人能够正式提出申请,而进入学院的仅仅是一名幸运儿。

并不是不能申请,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申请被学校接受是毫无希望可言的,皮巴迪也没能顺利进入这所高等学府,但就是从那个时候,他深深地爱上了“不”这个字。

当时,皮巴迪收到了那个薄薄的信封,在那封信里没有开学时间的通知,也没有住在哪里的宿舍,将与谁成为室友这样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华丽的辞藻、严谨的措辞。如果去掉那些委婉的语言,单刀直入地说明问题,那么,只有一个字,就是“不”。

皮巴迪知道,那所学校精英云集,招生委员们见多识广,他们的见闻无奇不有,因此,皮巴迪拨通了招生委员会副主任的电话,那位副主任名叫科尼利厄斯·雷福特,皮巴迪大胆直接地对雷福特说:“您好,我是波·皮巴迪,我不接受你们的拒绝。”

大概这样标新立异的举动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电话的另一端是长时间的沉默,“很抱歉,你能重复一遍吗?”雷福特说。

“我想上威廉姆斯学院,”皮巴迪继续说,“原谅我的冒昧,我相信招生委员会犯了个错误,我打算和你们一起来纠正这个错误。现在我正式提出,我并不接受你们的拒绝,我会进入威廉姆斯,也许不是明年,但是,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并不着急,我有很多时间,我每年都会向威廉姆斯学院递交申请书,直到你们接受我为止。”

电话的另一头又是长久的沉默。雷福特说道:“对于你对威廉姆斯的渴望我十分欣赏,我想我从来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那么就做些什么来证明吧。”

终于,皮巴迪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威廉姆斯学院,并且在后来,他与威廉姆斯学院的一位教授合伙创建了三角架公司。

【折磨中的智慧】

当你听到了“不”,当你摔倒的时候,那正是你开始奋力进取的时候。

在平坦的道路上行使往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你习惯了平坦,就不会去在意路途的坎坷,也会因此放松警惕。但是,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总是平平稳稳,如果不想在小坎儿上重重地摔一跤,那就应当积极面对那些挫折,它能让你变得更强大,更经得起风吹雨打。

如果你总是期待自己的生活平静、安逸,那么,当你真正平静下来之后,你就会知道,那其实是十分糟糕的一种情况。

7.“失血”而死

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找来了一个穷凶极恶的犯人,蒙上了他的眼睛,然后告诉他将在他身上做一项心理实验,就是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个口子,然后研究当他身上的血一滴一滴直至流光时,他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这个试验的研究者把这个犯人绑在实验台上,用黑布蒙上他的眼睛,然后,用一块很薄的冰块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同时在他的手腕上放置了一个吊瓶,吊瓶里的水温跟人体血液的水温差不多,吊瓶管子的一端,放在这个犯人的手腕上方,于是水就从他的手腕慢慢地流下来。

在犯人的手下方,研究者放了一个铁桶,当这个犯人听着“滴答滴答”的水声时,他就以为自己的血在往外流了。

当然,其实他的手腕并没有被划破。

几个小时后,这个犯人真的死了,而且死去的反应跟失血而死的人一模一样。因为他相信自己被放了血,于是真的“失血”而死。

【折磨中的智慧】

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假象迷惑,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不相信真理的存在,于是,自己先主动放弃了。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盲目地跟从别人。做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保持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是我们迈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8.大洋中的电缆

“从前有两个世界,一个新世界,一个旧世界,可是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说,让它们合而为一吧,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世界。”纽约的知名律师埃瓦特在这句话中提到的人就是赛勒斯·菲尔德,菲尔德是19世纪中期发起铺设第一条大西洋电缆工程的美国人。

那时候人类技术得到飞跃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革命,海上运输开始应用蒸汽机,电报的发明更是世界通信史上的一大革新,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时代需要美国和欧洲这两个大陆之间更加快速的交流,然而,横亘的大西洋使得两个世界的交流最快也只能达到穿越大西洋的船舶的速度。美国人赛勒斯·菲尔德抓住了时机,以敏锐的投资眼光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

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简森的电报线路是这项工程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其中400英里长的电缆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

菲尔德想尽各种办法,终于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上议院仅以一票的优势惊险过关。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开始了,电缆的一头搁在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搁在美国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两边同时出发铺设,不过,出师不利,英国这头的电缆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突然被卷到机器里面弄断了。

菲尔德没有犹豫,紧接着就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铺好00英里长的时候,轮船突然发生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即便是这样,菲尔德也没有灰心,因为他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还专门去聘请专家来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几位发明天才通力合作,才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两船分开不到1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到了相隔8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铺了00英里,在距离“阿枷门农”号0英尺处又断开了。

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几乎所有参与这项工程的人都泄了气,公众舆论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再投资。这时候,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果不是他天才的说服力,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菲尔德费尽心机又找到了新的投资人,买来了质量更好的新电缆,开始一切顺利,可是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电缆线路时,缆线突然又折断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这项工作一耽搁就是一年。

面对巨大的困难,菲尔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他。他又组建一个新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日,新一次试验又开始了,最终顺利接通,并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7日,我们晚上九点到达了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没过多久,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被打捞上来,并重新接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条电缆线仍然还在使用,而且看起来再使用几十年也不成问题。

【折磨中的智慧】

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克服千辛万苦、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才会渐渐接近辉煌。稍有困难便更改航向或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恐怕会永远远离成功。没有人不渴望成功,可是绝大多数人不能成功就在于他们的投机心理:眼睛紧紧盯着潮流和热点,唯恐落伍;当发现自己的领域难以出人头地或发现了更有前途的行业时,就会毫不犹豫地“跳槽”“转行”,抛弃自己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事业,到新的领域寻找成功的机会……(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