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下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胸带大红花的余江和一批知识青年被送到松山县的大山里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余江被分配到铜锣公社、幸福大队二队落户。二队有人口八十五人,一百多亩山田,二十多亩水田。土质浅薄、贫瘦、产量低、亩产二百多斤。山民们说:这叫盆大刮稀饭。每年秋收后,队里上交公粮、余粮,所剩不多的再分配给社员。队里原有三个武汉知青,已经招工上调一个,还有俩个,一个长得瘦、黑、长、戴一副近视眼镜,社员们叫他豇豆。另一个长得微胖、人称:猪娃儿。他俩已是下乡两年的老知青,正在郁闷、苦恼着哩!

余江和他们同住在小队保管室、也叫知青点。豇豆和猪娃儿帮忙抱来稻草,在墙角落铺上稻草,被窝往上一丢就算下乡落户了。第二天、余江就扛着锄头跟着两位难兄后面上坡劳动。当天是给包谷锄草,余江拿着锄头学着社员们锄草的样子,手忙脚乱、草没锄好,把包谷秧子锄死不少,害得老队长田有财在后面跟着移苗补苗。一天忙下来,余江饥肠碌碌,手板里打了几个水泡,回到知青点,余江往地铺上一倒,再也爬不起来……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余江初来时那种对农村的新鲜感完全没有啦,整个人灰头土脑,头发像个乱鸡窝,有时农活忙急了,脸也不洗,衣服也不换……两三个月后,余江觉得自已和当地农民没有什么差别。他自嘲: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这样应该是教育好了吧!

半年后,豇豆自己感觉到父亲是个中学教师、无职无权,在这里下乡劳动可能永远招工无望,就主动转队去了山东烟台老家农村,照豇豆的说法:烟台到底是乡里乡亲,可能在以后招工时会得到公平待遇。后来、猪娃儿被县办水电站抽去当民工。知青点就剩下余江好汉一条,更加形单独影。以前三人家务分担,如今余江水要挑、柴要砍、磨要推、饭要做、衣要洗、还要上坡出工……每天吃的是洋芋、红苕、包谷、菜也没有,清汤寡水的连油星都看不见,吃得余江肠子都生锈了。好在队里一些农民蛮善良,看见余江光棍一条蛮可怜,有时遇在饭点上,就叫上余江去吃顿饭,唉、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混着。(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