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 学大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文代兵和大队书纪覃得孝召开全大队干部会,余江列席会议。文代兵在会上要求全大队紧急行动起来:向当代愚公春山同志学习!大干苦干学大寨,我们大队也要开山引水造梯田,梯田变良田的宏伟目标。希望党支部成员、各队队长集思广议,想一想、查一查我们大队有什么地方有水源、有多大的水源?开采的可行性怎么样?接下来、各位小队干部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都说自己小队有水源,可是认真探讨起来又是一些像小娃儿拉尿样的小泉眼,只要十天半月不下雨都会干涸。最后还是覃得孝书纪提出一个叫茅草坡的地方可能有水。那里有一口井泉水长年不干。五九年大旱都没干涸过,而地型也好、水井后面有大山重压。下面是两个生产队的五佰多亩山坡田,如果水源大的话,把下面的山坡田改造成水平梯田,那真是“两个哑巴睡一头、没得话说。”农业生产前景一定很可观。

文代兵听后来了劲,说这是个好地方,现在就去看看。大小队干部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茅草坡,果然一口大水井清波冽洌,后靠百丈悬崖峭壁、前面是一片缓坡向下伸展的几百亩山坡田。“好地方、地型很好!”文代兵连声称好。这时有小队干部提出: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出水量?值不值得动工?

“这是个大问题,怎么解决呢?”文代兵、覃得孝也拿不定主意。

“我来想个办法,我同学安维国的爸爸在地质大队工作,是个搞水文地质的工程师。不过、现在是个挨批斗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我回城去可以问问他。”余江出了个主意。

“不是去问他,而是要把他请来搞实地勘查!什么资产阶级权威?叫他为人民服务、为农业学大寨出力总没有错。”文代兵、覃得孝商量后做出决定:要余江回城去一定要把安工程师请来。

散会后、覃得孝挽留文代兵、余江在他家吃饭。饭桌上余江把安维国家里的情况给他俩做了介绍:安维国的爸爸是印度尼西亚华侨,他的家族在印度尼西亚是大资本家。华侨青年都是非常爱国的。五零年、他爸爸在英国剑桥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就直接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他爸爸被分配到地质大队工作,在地质勘探专业的水平在全省也是顶尖的。再就是安维国家中非常有钱,印度尼西亚那边的亲人怕他家在中国受穷,每个月都会寄几千元钱给他家用。时间一长、就存了很大一笔钱在银行里。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夺权造反时,地质大队在银行里的资金不足而无法发工资。地质大队的造反派们造反夺权后、形势大好、就是没钱吃饭。造反派的头头们只好找他爸爸借钱发工资,他家成了地质大队的活期银行。有趣的是:造反派即要批判他爸爸这个反动技术权威,又要厚着脸皮找他借钱发工资。有些人就说笑话:这么说搞上层建筑革命、没有安工程师这个经济基础还是不行。

“你一定要把他请来,我要见见这位爱国华侨。”文代兵对安工程师很感兴趣。(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