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鬼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的几日行程出奇的顺利,并无波澜,就这样一路向北到了黄河流域。苏梨其实心里有些焦急,一路上都没有发现楚朝阳半点踪影,而如今已到了渭水流域,那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若出了这片流域还是没有找到他,那十有八九是错过了。

这日,他们到了坐落于渭水之畔、关中平原的清河镇。这是极小的镇,在县志上也找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偏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镇,以至镇上的习俗就跟清河镇本身一样古老。

苏梨与温羽侯到达清河镇时,已是傍晚,只见镇上每户人家都挂起了灯笼,糊灯笼的纸是清一色的黄色,整个灯笼晕着昏黄的光。苏梨恍觉这灯笼竟有些像八年前在后山山脚瞥过一眼的小桔灯,下意识地看了温羽侯一眼,见他神态自若才像是心虚似的把目光收了回去。

本是个宁远的小镇,却忽有“咚”一声巨大的锣响自远处传了过来,人们纷纷自屋里赶了出来,原本人群稀疏的道路立时变得拥挤。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其中不少人推推嚷嚷着:“快点快点,巫师大人在召唤了!”

“今天是七月十五么?”温羽侯喃喃道。

苏梨想了想,点头道:“是啊,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

温羽侯奇道:“你不知道吗?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中原祭奠亡灵的日子。都城也有的吧。”

苏梨不由愣住,她还真的不曾听说,也从未听闻竹雨讲起过。也是,祭奠亡灵这一说对他们杀手而言,岂不是一个大笑话?苏梨自小与寻常百姓过的日子本来就是截然不同的,她的世界被各种任务所湮没,什么亡灵,不就是死于她剑下的刺杀对象么?她这么想着,口上自然不能说出来,只能道:“是我一时忘了,毕竟不同的地方不一样吧,都城可没有这样的场面。”

身旁有人经过,接口道:“两位是都城来的?那今天可是碰上了我们清河镇的大日子,咱们这儿啊把中元节叫鬼节,特地请了巫师大人在广场布下祭坛、超度亡灵。刚才两位可听见了那一声锣响?便是指时辰到了,大伙儿赶着去祭坛呢。”

苏梨望向温羽侯:“不如???”

温羽侯一笑:“不如我们也去看看吧。”

苏梨抿嘴而笑,这样的场景自她记忆以来是第一次,哪怕亲近如师父闻竹雨,也绝无这般默契。

广场中间搭了个台,上面有个身着异装的长发男子在挥舞着手里的杖,绕着一个金鼎,想来就是巫师。此时夜幕已降,苏梨摘了斗笠,清楚地看见那个巫师一头银发,但面容是年轻的,高隆的额头上带着银色的珠链,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

只见巫师手中的杖一点额中银链,口中念念有词,这时有个鹤发老者也走上祭坛,显然是村长,只听他缓缓开口道:“大家静一静,现在巫师大人已准备好了,大家一个个来,不要急。”

苏梨疑惑地问向身边的人:“一个个来?做什么呢?”

“这位巫师大人能看到流连尘世的魂魄,这些亡灵要么是怨念要么是记挂,围绕在它们想停留的人周围。巫师大人看得到每个人身边所缠绕的亡灵,所以便要请他安抚超度。”

“原来如此。”苏梨点头,好奇地看着。

人们一个个走上了台,每每有人经过金鼎,那巫师就将已点过额中银链的手杖轻敲金鼎两下,接着一挥然后示意下一个人。苏梨心里好笑,那个巫师神神叨叨的样子,真能看见什么魂魄么?装模作样的敲敲点点,便号称能超度亡灵么?

她正想时,忽见巫师的目光倏地看向了这里,然后他脸色就变了。苏梨不知道巫师看的是自己还是温羽侯,但他持杖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那杖就直直地倒向金鼎,发出轰的一声响。

周围的人只道是巫师一时没有拿住杖,但苏梨却心知肚明,她看了看温羽侯,见他若有所思地蹙着眉,分明也将巫师方才的神情尽收眼底。苏梨心疑:难道那个巫师真的能看见所谓亡灵?

只见巫师跟台上那位鹤发的村长低声说了几句,村长继而面向人群,道:“巫师大人说了,今趟就到这里了。”

人群中有几个不依,央求着巫师。村长拦着他们,道:“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但巫师大人想去休息了。今晚天气不太好,大家不如趁着月色尚在,去渭水河畔放河灯吧。”

苏梨和温羽侯原本是想走了,哪知回头一看,身后里三层外三层,他们夹在了人堆里脱身不得,也只能挤在人群中一起到了渭水边。

河面上已漂有三两只纸船,船身上写着死去亲人的名字,就这样随着河面起起伏伏地漂向远方。苏梨看着周围一些人纷纷折了纸船、写了名字,只有她自己和温羽侯一动不动。

漂在河面的有些纸船翻了,有些被水打到弄湿了船身,以致上面写的字也化了开来,只有一些纸船,有惊无险地安然漂着,载着尘世的祈祷与念想,最终缓缓消失在视线中。

这时温羽侯开始折纸船了,一翻一折,很慢却专注的很。苏梨也跟着他一起折,尽管她自己并没有需要写上船身的名字。

身后忽然有个人凑了上来,对苏梨低声道:“姑娘,巫师大人请姑娘借一步说话。”是村长。

苏梨回头一看,不远处有座小楼,楼上的窗里映着一个人影,正是巫师。她见温羽侯低头折着纸,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便跟着村长走了过去。

巫师依然站在窗口,哪怕听见了苏梨的脚步声也没有转过头,只是一直负着双手望向远方的河面。苏梨亦走了过去,发现从小楼的窗上往下俯视,能看到河边的整片人群,而整个河面就像是头顶的夜空,上有繁星下有白船。而温羽侯就站在河边,纵然四周满是人群,苏梨依然一眼就看见了他。

“你可知我在你身边看到了什么?”巫师缓缓开了口,他的声音低又轻。

苏梨摇头,只听巫师继而道:“是集群的亡灵,他们定然不是你的亲人或朋友。”

苏梨默不作声。其实他不说,苏梨也知道自己身边定是亡灵缠绕,都是那些死于她剑下的刺杀对象——如果这世上真的有亡灵一说。

令苏梨惊讶的是巫师接下来的话:“一共六十八个。”苏梨不由一愣,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一共接过了几桩任务、刺杀了多少人,他竟真的认真去数了?

但苏梨依然没有说话,她无话可说,她对那些死去的人不做任何评价,因为他们都是任务,是自己赖以为生的任务,容不得包括内疚在内的任何情绪。

巫师并没有追问苏梨的身份,只是忽又指了指河边的温羽侯,道:“他是跟你一起来的?”

这次是苏梨忍不住发问:“你在他身边看到了什么?”

巫师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似是极其艰难地说出了四个字:“哀灵遍野。”

苏梨想到会是这样,温羽侯是将军啊,死在他手下的人恐怕数也数不清了吧。但此刻苏梨亲耳听巫师说来,还是呆了一呆,她很难想象巫师眼里的世界,也无法体会巫师说出这四字时的艰难。

“其实阳间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块属阴的场域,让魂魄得以靠近围绕。但场域大小是有限的,同一块场域里的魂魄多到挤不下了,就只能相互穿行交叠。这类魂魄是最痛苦的。”巫师顿了顿,道,“我在他身边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怨灵。”

饶是苏梨对亡灵之说半信半疑的,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道:“那该怎么超度它们?”

“我不知道,”巫师竟摇了摇头,片刻后道,“除非他死吧。”

“他?你是说温???”苏梨身形一震,没有说下去,过了许久又道,“你为何要将这些话告诉我?”

巫师双眸紧缩了一下,苦笑道:“也许是因为他是我此生所见、身缠亡灵最多的人,简直就像是魔鬼一样的存在啊。”那一瞬间他额头上的银链有细光一闪,随即黯了下来。

苏梨忽然有些厌倦甚至厌烦,哪怕他是巫师,哪怕他能看到肉眼凡胎所看不见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资格这样谈论温羽侯吧。“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也是注定的。”苏梨冷冷甩下这句话,便欲离开。

在苏梨快要走出门口的时候,身后又传来巫师的声音:“你且记住,你身边亡灵的戾气很重,属阴的场域也快满了。”

门外那个村长还站在那里,好像认真地听着屋里的对话,他没料到苏梨突然出来,似是吃了一惊,满是皱纹的脸颊明显一颤。苏梨没有理他们,只是顾自走出了小楼,长长吐了口气,这才觉心头的阴霾扫了开来。

河边温羽侯仍在,正俯身送出折好的纸船,船在水纹的荡漾中缓缓地远去了,温羽侯神情静默地看着它,好像眼底只有那片白色浅浅淡淡地弥漫着。

苏梨定睛一看,船身上写着两个字:雏菊。那应是个女子的名字,苏梨暗想。她没有说话,只是将刚才折了一半的纸船接着折下去,正欲弯身把船放上河面时,她忽然双眉一挑,目光直直地盯着另一只船,那船已漂的有些远了,船身上的字并不真切,似乎是——“朱蔷”?

苏梨心思一转,下意识地转头去看岸边的人,一眼扫去都是镇上的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异样。苏梨也不知自己是否看错,她手悬空地顿了一下,最终还是缓缓将自己手上的纸船送了出去。船身没有写任何名字,是空白的,虚虚晃晃地远去,一如那些逝去了的日子在她心里的样子,她想只有此刻、站在河边的这一幕是真实的,和身边的那个人。

当晚,苏梨和温羽侯在镇上借宿一晚。

夜已深,苏梨解下腰间的香囊放在床头,自己却是在床边坐着,全无睡意,脑中萦绕着两个字:朱蔷。她推开窗,能见到窗外沿河岸的树林,这片树林大的很,再加上此时没有月光,林中漆黑不见五指,一眼望去仿佛树林与夜空融在了一起。

但苏梨目光熠熠,她借着穿破黑暗的视力分明在这样的暗夜中捕捉到了一个快速闪过的影子,影子转瞬即逝,消失在了深树林中。苏梨再不迟疑,立时去追。

林中静得可怕,仿佛将风的声音都吸收了进去,哪里还有半个人影?苏梨四顾,在几棵树前停了下来,树干上有几道轻微的擦痕,分明有人迹曾至。

仔细一看,苏梨禁不住要低呼出声来,她非常肯定,那就是沧海十式的最后一式,观沧海。这是一种固有的敏锐,但令她震惊的是,眼前这树干上的剑痕短而细,几乎与树干本身的纹路相互交叠,已远胜闻竹雨。苏梨忍不住伸手去摸剑痕,感觉能从这些细微的凹陷中想象到当时那柄剑触上树干时闪过的火花。

“楚、朝、阳。”苏梨一字一顿地缓缓低念。他终于出现了。

苏梨往前走了一步,忽然感觉脚下踩到了什么,她低头一看,是一根粗树枝,顶端树皮翻裂成数片,细痕无数。苏梨暗自心惊,他是用这截树枝使的观沧海吗?她正欲往树林深处再寻,这时忽见夜空中有烟雾升起,她先是愣了一下,发现竟是自己借宿那户人家的方向。待反应过来后,苏梨立时往回赶。

赶到时已见房屋一角被火光所包围,竟是村长领着几个人朝着房屋扔火把。熊熊烈火在黑夜中格外醒目,但更加刺耳的是老者的高呼声:“巫师大人说他们怨灵缠身,是魔鬼一样的存在!我们要烧死怨灵!”后面几个人也纷纷喊着,在满是火光的屋前欢呼。

“你疯了?巫师可不是这个意思!”苏梨冲着村长怒道。

“跟你一起来的那个男人是巫师大人此生所见、身缠亡灵最多的人,这可没错吧?”村长的脸映在火光下,本就满是皱纹的脸更显得凹凸不平。

苏梨一时无话可说,但心头的焦虑与担忧随着火焰愈涨——温羽侯还在屋里!她下意识地想要冲进去,但刚迈出一步便被迎面的热气赶了回去,喉头咳了一下哑哑地叫了几声,随即被眼前房屋爆裂开来的噼啪声盖了过去。

但有一种根本无需犹豫的决意推着苏梨奋不顾身地冲进去,因为那总好过眼睁睁地望着啊。就在那时,她感到有一双手拉住了自己,那个力道很大,以至于苏梨本是往前的身体猛然一收,头不由地甩向后方,然后就愣住了。是温羽侯!

原来他不在屋里,苏梨望着近在咫尺的那张脸,忽然反应过来,他竟也在半夜出门,却不知所为何事。

“走!”温羽侯只说了这一个字,就拉着苏梨飞也似的离开了。身后忽然传来火焰爆裂、屋脊坍塌的轰然声响,浓烈的色彩与情感都在那一瞬间的光影里停留,而他们的脚步不曾停滞,一直前进着。

出了清河镇,一直到岸边码头,两人才停下了脚步。

苏梨惊魂未定地拍着胸口道:“好险好险,这么狼狈的情形你应是第一次吧。”

“其实也不算太狼狈,”温羽侯竟笑了一下,“好歹是两个人。”

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整个岸边忽然就静下来了,此时天边拂晓将至,江上的风吹来还很有些凉意,夹着嗖嗖的声响带起他们两人的衣袖都飘了起来。

他们谁也没说起刚才老者口中的所谓“怨灵”或“魔鬼”,也没过问对方半夜出去的事,两个互相间不知对方过去、也不介意现在的人,只是在江风中沿着堤岸并肩走着。苏梨渐渐有些懂了这种相处方式,想到温羽侯刚才说的最后半句话,心里忽然有些暖意:两个人,总好过一个人。

此时天色开始亮了,苏梨抬起头望向东边时忽然想到了什么,下意识地“啊”的一声叫了出来:“糟了,我把香囊留在了那里!”——那个早已在火光中坍塌的屋里。

温羽侯停下了脚步:“屋都塌了,恐怕早已烧成灰了吧。”

苏梨黯然地望向不远处的水面,低低道:“无妨了,反正、反正我做惯了夜莺。”

“夜莺?”温羽侯皱了皱眉,忽然从袖中取出了一样东西。紫心竺和阔手香混合的独特味道迎面而来,赫然就是苏梨的香囊。

“你、你???”苏梨颤颤地接过,一时说不出话来。将香囊拿在手上的那一瞬间,她忽然第一次发现自己在太阳升起之后也不再有刺目之感,她起初以为是大喜过望时的幻觉,但用力揉了揉眼睛后发现自己的视线虽仍是有些灰蒙蒙的,比不得夜晚,但的确已经能够摆脱斗笠了。想不到这些天戴着香囊真的有效,苏梨回过神来,正想跟温羽侯道谢,却忽的被他拉了一把。

“不要说话。”温羽侯拉着苏梨蹲在岸边的石块后面,目光紧盯着不远处缓缓靠近岸边的一艘船。

船靠岸后便有三两个人自船舱走了出来,苏梨一看差点叫出声,走在第二位的是小唐!

“是他?”温羽侯低低地说了一句。

苏梨吓了一跳:“你认识他?”

温羽侯点了点头:“明州刺史。”

苏梨疑惑地顺着温羽侯目光望去,只见他目光停留在为首那人身上。那是个身着官服的中年人,想来就是温羽侯口中的明州刺史了。苏梨暗笑自己太过紧张了,温羽侯怎会认识小唐呢?

这时船上又走出了几个人,抬着两只箱子上了岸。箱子倒不大,但看明州刺史吩咐他们时的神情,似乎箱子里的是些贵重之物。小唐也帮着指挥那些人将箱子抬到不远处早已停靠好的马车,然后与明州刺史一同入了另一辆马车。苏梨心里疑惑更盛,想不通小唐怎会与朝廷官员在一起。待马车动时,她见温羽侯起身要跟,便毫不迟疑地施展轻功一道跟在后面。(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