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書生移眉戲老師,蠢丈母變心逐嬌婿(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空一虹穿云隔雾两条桥

逄寅听了,只惊得吐舌,因向幸尚书谢说道:“令婿天才,实非等闲所能窥侧,晚生甘拜下风矣。”幸尚书满心欢喜,却不好现于颜色,只得周旋说道:“小婿虽有些小聪小慧,却素性顽劣。先生可推薄面善善诱之,学生自然报德。”不一时,家人备出酒来,大家共饮。幸尚书再三宽慰,与逄寅直饮得欢然,幸尚书方才别出。幸公子相送入内去了。正是:

俊骨灵心自不凡,真青何碍出于篮。

如今满月当头照,不怕疏星不抱惭。

却说昭华小姐,自从离了书房归到绣阁,幸夫人请了一个女教师来,教小姐刺绣描鸾。不期昭华小姐聪敏异常,教着便知。不上年馀,早已件件精熟,绣的、做的无不玲珑鲜巧,夺人眼目。夫人见了甚是欢喜,便将万卉园中一座花萼楼,与昭华小姐做了卧室,又使两个侍女跟随伏侍。一个叫做春花,一个叫做秋萼。二人之中惟秋萼做人乖巧,小姐甚是喜她,日不离身。此时昭华小姐已是十三岁了,却长成就如一朵出水芙蓉,千娇百艳。更兼她同着哥哥与廉清读了这几年书,出口便成章句,时常绣工之暇,便学做诗消遣,也不甚到前面来。

忽于一日,因见珠帘之外,嫩柳初黄,莺藏枝内。小姐见了甚觉可爱,一时诗兴勃勃,就做了一首七言律诗,自吟自诵,甚觉得意,便携了此诗来见父亲道:“孩儿今日偶学做诗,只不知可是这等做法,来求父亲指点。”幸尚书听了大喜道:“孩儿做诗是绝妙的好事,快拿来我看。”昭华小姐便在袖中取出,双手送上。幸尚书忙接来一看,只见上写的诗柄是:

莺藏嫩柳

妆罢惊闻黄鸟音,几回闲傍绿杨寻。

只疑密掩丝还弱,不道疏遮色已深。

飞去才知非久住,啼时方识是潜阴。

同形同影防人见,好似春闺儿女心。

幸尚书细细看完,不禁大喜道:“此诗引喻精工,不即不离,大得风人遗意。不意孩儿具此灵颖之才,虽道蕴、班姬不多让矣。喜得我有眼力,招了廉清这个才婿与妳为配,方成佳偶。不然岂不辜负。”父女俱各欢喜。

过了多时,这日幸尚书因廉清戏恼了先生,只得陪在书房中吃酒,消他之气。吃完酒辞了先生,遂同公子回到夫人房中,恰好昭华小姐也在房内。幸公子一见妹便朝着她只是笑。小姐见他笑得有因,遂将自己身上周围看遍,却无可笑之处。便问道:“哥哥今晚回来,为何朝着妹子只是笑?必有缘故。”

幸尚书见问,知是为此,便也忍不住笑起来。遂将廉清做戏法弄先生之事细细说了一遍,不觉连小姐也笑将起来。笑定,小姐又问道:“后来却怎么了?”幸尚书道:“先生大怒,罚他跪着要打。是我再三劝了,方才饶打,便狠狠的出了一个绝对叫他对。幸得廉清果然是个奇才,顷刻间便轻轻对了两对,使先生不得不服。”

小姐听了便问先生出的是什么对,他对的又是怎样的。幸尚书一一说出。昭华小姐道:“此对果真是亏他敏捷,不然只要跪到天明了。然虽如此,少年忒觉轻狂。一个先生岂可如此作弄。只怕将来师生不睦,还有参差。父亲还宜规责他才是。”幸尚书听了点头道:“孩儿之言甚是有理。”因对儿子说道:“以后廉清与先生有什说话,你须来对我说知。”说罢,各自安寝不题,正是:

名园漫羡好花枝,皆赖东君好护持。

若使风狂还雨横,安能留得大开时。

过不得两月,适值文宗发下牌来,着各府州县考试童生。孝感县知县早已大张告示在外,催童生到县考试。幸家家人看见,忙来报知,幸尚书便着儿子与廉清去考。廉清再三推辞道:“小婿学力有限,也不耐烦去考。”幸尚书苦苦叫他去,他只是不肯,只得单打发幸公子由先生陪去,又着家人料理伺候。

不消两月,府县有名送到。你想一个尚书之子,搏领青衫,一如吹灰之力。早将幸公子名字高标,不日报到。幸尚书与夫人不胜欢喜。逄寅更加欢喜。次日送幸公子谒庙,拜谢宗师。幸公子披了红,坐在马上,一对对彩旗吹竽,一路迎了来家,好不荣耀。此时亲戚盈门,俱来贺喜。幸尚书已大开宴席,着优人扮戏,款待宾朋亲戚。(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