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闯海南 第四十二章(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泊螯就连连给他们敬酒,自己也喝得七七八八不知道十在哪里了。欧阳莉雪就挡住还要和李泊螯斗酒的丁东国,说:“不要让李老板喝了,李老板要是喝醉了,咱丽婕回去还要受累。”

欧阳莉雪这么一说,大家就不再劝李泊螯喝酒了。

毕志磊琢磨了一会儿,对李泊螯说:“夏侯博明天和你把协议签了,签完协议马上给你打一千万人民币。你和丽婕的身体都不是很好,一块到疗养院疗养一段时间。”

李泊螯也就感激地说:“丽婕的身体确实需要疗养了,我把项目交给你们,就放心地陪丽婕疗养去。”

第二天上班后,毕志磊给夏侯博打电话,请他到楼下马路上等着,自己十五分钟后赶到,和他一块到李泊螯那一百亩地看看。夏侯博放下电话,心里就犯嘀咕,那一百亩地是从公司分出去的,做滨海大道的项目时,天天都能看到,还专门去看上一遍?

毕志磊把车开到一百亩地的旁边,那是八百亩地的一个角落,别的地方的公寓楼、别墅已经盖好,都住进了业主,小区里还有小型超市、饭馆、美容室。有保安在值班巡逻,人进进出出,一片兴旺景象。而这一百亩地连地基都没打,荒草长有一尺多高,有几只狗在荒草里乱钻,一派荒芜苍凉。

“我们最初认识李泊螯的时候,人家有两千万,是大老板,我们是卖报纸擦皮鞋的穷光蛋。才几年工夫,我们就拥有了几十个亿,他的两千万却压死在项目里。同一个项目,在同一块地里,我们做成了他却没有做成,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仅仅是运气?”

夏侯博没有说话。天天都忙着谈项目做生意,大把大把赚钱,就是琢磨问题,也是项目上的具体问题,与项目没有关系的事情根本没时间思考,更谈不上看书,看书和思考成了十分奢侈的事情。

“办公司做生意和带兵打仗一样,目光要朝大处看,局限于细节和局部而看不到大局,就干不成大事。”毕志磊对夏侯博说。

夏侯博还是没有说话,在思考毕志磊提的这个问题。

“我想让你担任狼豚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我不再担任这个职务。我要趁现在经济低潮期,读一些书思考一些问题,到北京上一段时间学,结交一些高层人士。经济技术咨询公司交给欧阳莉雪担任总经理。眼下这个项目,由你独立运作,通过这个项目的运作,积累一些实际经验。这个项目运作完了以后,你也到北京上一段时间学,专门攻读房地产。”

“原来那几个项目都是你运作的,我猛地独自运作项目,还是害怕。”

“我们每天晚上都在一块吃饭,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就是出点小毛病也不怕,就当交学费啦。”

“好吧,我会尽力的。”

“夏侯博,你今年二十九岁了吧?”毕志磊问。

“我上岛的时候二十六岁,现在三十一岁啦。”

“岁月真快呀,转眼就上岛四年多啦。”

“这四年过得真有意义,我们卖过报纸,擦过皮鞋,扛过水泥,偷过腊肉,私接过电线,发动过捐款,自发演出过节目,探过监狱,斗过烂仔,被坑过骗过,冒过风险,做过项目,发过大财,也享受了自由,比在内地好多啦。”夏侯博又有了感慨。

毕志磊也感慨地嘘了口气,说:“你年龄也不小了,该考虑结婚安家啦?”

夏侯博不说话了,望着眼前荒芜苍凉的土地,长长叹了口气,什么话都没说。

“你在这方面受过伤?”毕志磊问。

“我读研的时候,和同班的一个女生关系很好,快要毕业的时候,她跟澳大利亚的一个老头子同居了,而后又嫁给那个老头子出国了……”

毕志磊不说话了,他知道这个年代的女孩子最高理想就是嫁个外国人,然后拿到绿卡。为了这张绿卡,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志趣的差距多大,文化代沟能不能跨越,见面就跟人家上床,上床就要跟人家结婚。多少年轻女同胞上当受骗,怀上了人家的孩子却见不上孩子父亲的踪影,有的被人家把全家积蓄了几十年的钱骗得精光。很多婚姻介绍所也把外国男人当成宝贝,经常在广告上打出:“某国,男性,五十岁,丧偶,独居,身体健壮,家产丰厚,欲与东方女性携手共度晚年。”广告一出,尽是二十多岁的本科生、研究生蜂拥而至,排着队与人家见面。婚姻介绍所就招募一些想来中国旅游的外国男人,给人家说到了中国,有人免费提供吃喝住宿,还有丰厚的小费,每天都有年轻女人陪吃陪喝陪睡觉,不需要给她们服务费。于是,有在本国混不下去的流浪汉,用政府救济金买上一张飞往中国的机票,落地后就有婚姻介绍所接机,天天都安排和年轻女孩子见面,白天陪着上街购物观光看风景,晚上陪着睡觉。第二天又有新的女孩子见面,也是同样的三陪。他们天天做新郎夜夜入洞房,乐不思蜀,就是本国的总统都享受不上这样的待遇。那些陪了人家的女孩子,见人家不再搭理自己,就去找婚姻介绍所。这本来就是人家安排好的,僧多粥少,人家外国流浪汉就那么几个,中国女孩子成群结队。婚姻介绍所收了人家的钱,总得给人家个回报,遇到女孩子来找事的时候,也理直气壮地说:“人家老外也讲究自由恋爱,咱中国遍地都是鲜花,可摘花的人就那么几个,谁都想让人家摘,但人家只有两只手拿不了那么多的花。”而后又对女孩子说:“你们耐心一点,我们正在联系下一批外国男人,比这一批还年轻。”这些女孩子就哭丧着脸说:“再好看的花都讲究季节,过了季节就成了残花败柳,就是摘花人来了也不管用了。我们要是找不到老外,年龄又大了,中国男人都不要怎么办?”当时中国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一等女人嫁老外,二等女人嫁上海,三等女人去下海,四等女人没人睬。”好多女明星就嫁给外国男人出国了。说一千道一万,谁让咱中国穷呢,谁让咱住的房子没有人家的阔气呢,谁让人家开轿车咱骑自行车呢,谁让人家吃奶油面包咱吃稀饭咸菜呢?女孩子就这点资源,能不充分利用?难道陪着中国男人受一辈子穷就是爱国?(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