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5 耕牛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展昭等人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只好由着她去了。于是一切都弄妥当了之后,狄小词便同公孙策、展昭一起来到衙门里头。

到了衙门里后,发现包大人早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准备升堂。

狄小词见了包大人后,对他伸出大拇指说道:“包大人,你果然是一个勤勉的好官。

“不敢当,狄姑娘过誉了。”

“包大哥,你可以叫我小词就是了,不用这么客气。能够认识你这么大的人物做朋友,我小词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感动啊。”狄小词不无感慨的说道。

包拯觉得狄小词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却也并没有往心里去,只不过嘛,狄小词知道包大人将来会是留名青史的人物,也知道他为百姓做下的政绩会多少年来一直会在民间和在史书上留传,然而包拯却自己是不知道的。

包拯便对公孙策说道:“公孙先生,今天我们便开始审案吧。”

公孙策听了之后,便问道:“不知道大人想从哪一个案子审起?”

包拯拿出来一大堆卷宗来,对他说道:“昨天晚上这些卷宗我都看了,我们便一个一个的审吧。”

公孙策接过那些卷宗来看了一眼,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禁有些不屑一顾的对他说道:“大人为何忽然要审这些卷宗?这些卷宗里头的案子无非是东家少了牛,西家少了鸡,要不就是姓张的少了二钱银子,姓李的被人偷了一块豆腐。这种案子我认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审的必要。”公孙策有些倨傲的说道,公孙策一向心志很高。

包拯听了之后,也没有同他生气,只是缓缓的问道:“既然公孙先生觉得这些没有审的必要,那么在公孙先生的心目中,什么才是大案子呢?”

“自然是关乎百姓疾苦和民生的,比如说这城里头发生了什么大案子,有了什么杀人凶手,有了什么杀人的事情,这样的才是大案子啊。”

听到他这么说后,包拯很不以为然的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说道:“这城里哪里会有那么大的杀人事件呢?也不会有很多别的事,既然如此的话,我们现在能够关注的就是从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从民生疾苦做起。若这些都不能够为老百姓们解决好的话,便是帮他们解决别的,又有什么意思呢?你说是不是?”

听到他这么说后,公孙策没有反驳。

狄小词太了解公孙策了,她知道公孙策之所以不反驳,也无非是因为包拯是他的顶头上司的缘故,可并不是说他因为这样就服了包拯了。

公孙策的脸上非常的黑,狄小词便在他耳边小声的说道:“公孙大哥,你不要再板着一张脸了,你的脸要是再这么黑的话,我相信啊,很快你就会像是包大人那么黑了。

包拯在一旁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见,但是他并不以为意。

毕竟这公堂之上还是包大人说了算,于是就按照包大人所做的来审理整件案子。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包大人便要求升堂,到了公堂之上,狄小词和展昭便跟着很多百姓一起在公堂外面看包大人审案子。

那些百姓们知道这新来了一个包大人,他们自然也很想知道这新来的知县到底肯不肯为百姓作主,肯不肯为百姓们的利益为先,还是一个只知道收钱的主,所以他们密密麻麻的围了很多的人。

狄小词和展昭来得比较早,所以就抢了一个好位置,他们刚刚坐定,准备升堂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来通禀说:“六王世子到了。”

狄小词心想:怎么这么奇怪啊,六王世子没事干吗要在这里?

正想着呢,六王世子已经走进了公堂,包拯就只在座位上欠了欠身子,微微做了一个揖礼,作揖说道:“六王世子,不知道今日包拯开堂审案,您为何忽然会来到这里?”

六王世子爽朗的笑着说道:“听说包大人要审案,本王也觉得很好奇,所以就特意来观摩一下,相信包大人不会因此而不同意吧?”

“那自然是不能够的,六王世子愿意监督我审案,本县自然是非常开心。”于是他便派人拿了一张椅子来放到旁边。

六王世子就在一旁坐了下来,包拯想了想,便随手拿起一个卷宗说道:“今天要审的案子是关于偷耕牛的案子。”

“偷耕牛?”狄小词脑袋里飞快的去想,到底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案子,她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

于是包拯在大堂之上敲了敲惊堂木,说道:“给我把原告张三带上来。”于是过了没有多久,有一个叫张三的百姓便被带了上来。

狄小词看那个人穿得破破烂烂的,衣着打扮看上去非常的穷苦,他的脸上非常的黝黑,也有不少皱纹,而一双手更是满是裂口,显然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庄稼汉。

那张三也是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的人,走上前来,便“扑通”一声给包拯跪下了,连声说道:“大老爷,求您作主,求您作主。”

包拯便对他说道:“我看了你报案的卷宗,发现你是丢了你一头耕牛,是不是?”

“可不是嘛。”那张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下面跪着,哭诉说道:“那头耕牛可是我的命根子啊,我就这么一头耕牛,若是耕牛没有了,我可怎么种庄稼啊,怎么养活我的老婆、孩子。”他越说越伤心,说到最后竟嚎啕大哭起来。

狄小词不以为然,心想:一个大男人,在公堂之上哭成这个样子,真是。

正想着呢,包拯便想了想,对他说道:“我很理解你的想法,我明白你心里头是什么样的意思,毕竟民以食为天,而老百姓们想要种地,所以靠的也只有耕牛而已。但是现在你的耕牛既然已经被人偷走了,那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那张三听到包大人这么说后,他便“嘤嘤”的哭着,对包大人说道:“启禀大人,我那耕牛虽说是被人偷走了,但是昨天晚上却又回来了。”

狄小词一听,不禁觉得滑天下之大稽,心想:你这也太搞笑了吧?明明耕牛已经回来了,还不来撤销公诉。而包拯也真是的,没有调整清楚,就要审案子,自己还以为这包拯还真的是天上地下少有的断案神仙呢,没有想到他这么白痴。

谁知道包拯听那个人说完之后,不急不躁的问道:“你被送回来的耕牛可是受到了伤害?”

“大人果真是明鉴啊,那耕牛被送回来的时候,已经被打断了四条腿,根本就不能够耕地了,我真是觉得无可奈何啊。大人,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啊?”他越说哭得越厉害,在下面简哭得不成样子了。

包拯想了想,就让公孙策过来,在公孙策耳边了说几句话,公孙策过去之后,就对那张三说了几句话。

张三听完之后,便站起来,叹口气说道:“事到如今,也只能这么做的,既然如此,我先回去了,大人。”说完就一边哭,一边走了。

看到他哭哭啼啼的样子,狄小词觉得很奇怪,也不知道到底包大人让公孙策跟他说了什么,所以他才会哭着走的。狄小词不禁不以为然,心想:一定是因为包大人没有本事,所以才会让这人走了。

狄小词不禁对包拯很是轻蔑,心想:人家都说历史上的事情多半都是不真实的,没有想到的确如此,就连包青天也被美化了呢。

狄小词正在那里想着呢,忽然包拯又立刻传了别人上来断案子,所断的那些案子无非就是一些鸡毛蒜皮、偷鸡摸狗的小事。

眼看着就要到了中午,大家散堂,狄小词跟着展昭、公孙策去吃了饭后,她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我还以为这包大人果然是什么了不起的好官呢,还以为他真的断案如神呢,没有想到他断的竟然是这种鸡毛蒜皮的案子,真是太无语了。

公孙策一句话也不说,显然对狄小词所言很是认同。

展昭却不以为然,展昭缓缓的说道:“我倒觉得这包大人才是一个好官,你们想啊,包大人所判的这些案子全都是为了百姓们判的,没有一个是为了那些高官显宦们。由此可见,他心中所盛着的是百姓,他这么体谅百姓,关心百姓的人,不是好官的话,又有谁会是好官呢?”

公孙策听完之后,不禁笑了起来,说道:“没有想到你说这些话的语气跟包大人是一模一样啊,展昭,你倒是对大人挺认同的。

展昭感慨的说道:“我所言都只不过是由内而发而已,所言绝无虚言。”

听了他这番话后,狄小词很不以为然,狄小词想起一件事情来,便对公孙策说道:“对了,在堂上的时候,大人曾经让你对张三说了一番话,大人让你对张三说了什么话啊?”

公孙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道:“其实你说这个,我倒也觉得很奇怪。大人让我对张三说,既然牛已经断了腿,也没有办法了,不能够再救活了,既然这样,不如让他把牛给杀了吧。”

“什么?把牛给杀了?”狄小词差点跳了起来,说道:“这个大人真是个糊涂大人,他难道不知道我们朝是禁止杀耕牛的吗?若是把耕牛杀了,那个人他该怎么样耕种啊?”

公孙策也非常赞同,他摇了摇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哎,大人也当真是忑糊涂了一些。”

展昭却不以为然说道:“要是我没有想错的话,我觉得大人他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才这么做的,你们不如拭目以待吧。”

“难道你知道大人做这事的原因?”公孙策和狄小词转过脸去,齐齐望着展昭问道。

展昭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我又怎么可能会知道大人心里头在想什么呢?只不过我觉得这大人既然能够凡事都以百姓的利益为先,他让张三去这么做,总是不会错的。”

“哎。”狄小词和公孙策一起叹了一口气,两人都对展昭所说的话不以为然。

他们吃完饭后转眼就到了下午,下午包大人继续升堂审案,他正准备开卷宗找案子呢,这时候却听到有人在外头击鼓鸣冤,包大人脸上一团漆黑,众人也看不出他脸上到底是什么样的表情,只听到他声如洪钟的喊道:“出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外头击鼓鸣冤。

“是。”便有两个人答应着,转身走了出去。

过了没有多久,他们回来向包拯回禀说道:“启禀大人,外面击鼓鸣冤的是两个妇人,那两个妇人抱着一个孩子争执不休,快要打起来了。”

包拯听了之后说道:“赶紧传她们二人上堂。”

“是。”衙役答应着,于是便把那两个妇人给传上了堂。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