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2 晋阳来了个包大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错,我的确是晋阳人。只不过我小时候就已经到外头去闯荡了,一别不知不觉就已经离家有四十年,而今回来竟然已经鬓发苍苍,想起来使人不甚唏嘘。俗话说,越鸟巢南枝,狐死守丘,我到了这份年纪,什么也不想了,只想好好的回到老家来。等待着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死也要死在这晋阳城里。”

他此话一出,狄小词心里也觉得不甚的唏嘘:不错,诗人说得好,落叶始终是要归根的,他竟然有这份心,也很是难得。

六王世子跟他聊了几句,便点头说道:“如果本王没有弄错的话,你应该是苏杭第一富商鲁文杰,是不是?”

“正是小人,小人绝对不敢自称苏杭第一富商,都是朝廷的政策好,才让小人能够发家致富。”

六王世子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说道:“我曾经屡次三番的听到皇上称赞于你,说你曾经为国库贡献了很多的税收,没有想到如今竟然见到了真人,还是在晋阳城里头。本王代表晋阳城的百姓,感谢你迁回到晋阳城中来落户。”

“不敢当,不敢当,多谢六王世子厚爱。”鲁文杰连忙回礼。

晋阳城中的百姓们都议论纷纷,他们之前谁都没有听过消息啊,而今竟然忽然听说有个大富豪要回来了,而且大富豪是苏杭的第一富商,由此可见,这个人的产业是多么庞大,这个人又是多么有钱。他回来之后,倒算是好事一桩,想必一定能够改善这晋阳城中的经济面貌。

于是众人便越议论越大声,鲁文杰见到这种情形,便充满豪气的说道:“今天我有幸在这里遇到了诸位乡亲们,而诸位乡亲们虽然不是在迎接我,却又跟我无意之中碰上了。小何。”

“是。”有一个家丁答应着走上前来。

他便对那家丁吩咐道:“凡是来这里等着的乡亲们,每人发一两银子。”

“是。”小何答应着,于是就去散财去了。

一两银子对于一个普通的百姓之家,能算得上是几个月的口粮了,他们忽然听说天上无端端的就掉下这么多钱,顿时人人手舞足蹈,喜形于色。

狄小词有些不屑一顾,在公孙策耳边说道:“哼,这个鲁文杰,分明就是拿钱砸人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苏杭第一富商嘛,用得着这样吗?”

听到狄小词这么说后,公孙策在她的耳边悄然的说道:“不管他是炫富也好,出于别的心态也好,总之,他把钱拿出来救济百姓,到时候受惠的是百姓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你说是不是?”

狄小词一直都喜欢跟公孙策抬杆,然而听了公孙策这话之后,她却没有再回答什么。

很快的,每人手里头都发了一两银子,那鲁文杰又对六王世子说道:“六王世子,我今天行迹匆匆,一时之间没有来得及给六王世子准备什么礼物。等我先把家人安顿下之后,亲自去拜会六王世子。”

六王世子听他说完之后,连忙摆了摆手说:“不敢当,鲁老爷还是先行回城去吧,毕竟你这么多人,人马浩荡,若是在这里耽搁借了,终究不是什么事。”

鲁文杰便再一次向六王世子告辞,于是便带着家人去了晋阳城里,等到他们的车马浩浩荡荡的过去之后,这里又开始变得空旷起来,那些来等县太爷的乡亲们每个人手里都多了一两银子,人人都笑逐颜开,乐呵呵的,都说今天没有白等。

而狄小词则跟着公孙策等人静观其变,他们等了很久很久,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都没有等得到所谓的县太爷回来。

开头的时候,六王世子还有些耐心,可是等了一天下来,不禁很是生气,有些恼怒的说道:“这新来的县太爷也不知道在做什么,明明说是今天到任的,结果竟然耽搁了这么久,同本世子回县里去。”

“是。”于是那些人答应着,便一起上前来跟着六王世子往回走。

众人见六王世子都已经生气的等不及了,于是便也跟着他一起走了回来,他们便径自回到了县衙。

狄小词一路上跟着公孙策笑嘻嘻的说:“喂,我能不能跟你去县衙门看一下啊?”

“你跟我来衙门做什么?”狄小词无可奈何的扬着脸对他说道:“你也知道,我们家里头遭了变故,事到如今,我家里头就只剩下我和妹妹,还有娘亲三个人了,我们也可以称得上是家道中落。但是吧,我手里头呢,好歹还有一些银两,总算是吃穿不愁,所以我每日里闲得无所事事,要是你不让我去衙门看一看,玩一玩的话,我就只好找一群狗腿子到街上去调戏风度翩翩的良家少年去了。”狄小词狡黠的对他说道。

公孙策听了后,一时之间觉得无可奈何,只好摊摊手说道:“好吧,你可以跟我来,但是不要胡说八道,也不要东跑西跑,县衙可不是别的地方。”

“我知道了。”狄小词笑盈盈的对他说道,然后对他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公孙大哥,你人真好的。”

她从来都是公孙策,公孙策的叫着,倒是第一次对他称呼“公孙大哥”,而且还这么甜甜蜜蜜的称呼他。公孙策听了,脸上一红,便把脸转过去对她说:“你到底跟不跟我过来?”

“跟跟跟。”狄小词连忙跟着他过来,身后宋五湖也说道:“既然如此,我也跟着吧。”

“五湖哥,你跟着做什么啊?你还是帮我回家看看我娘亲和妹妹,好不好?现在北侠在保护她们呢。万一有什么闪失,你说怎么办?”

宋五湖听到狄小词这么说,只好无可奈何的说道:“既如此,你们就先去吧。”

于是狄小词就跟公孙策一起来到了县衙里头,他们走到县衙的时候,六王世子等人也刚刚走回来,六王世子很生气,便问守门人打听说道:“今天到底新来的县太爷有没有来?”

那两个守门人连忙说道:“并没有。”

两个人正说着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个人高头大马,长得昂藏魁梧,然而却十分的黑,他黑黑的,就像是非洲人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很奇怪的是,他的额头上却有一弯不是太明显的月亮,就像是留下的伤疤一样。

他身后跟着一个十**岁的书童,那书童累得气喘吁吁的,背上背着两大包袱。

他走到那守门人的面前,恭恭敬敬的问道:“请问这里是不是县衙?”

那守门的人白了他一眼,冷冷的说道:“你自己不会长眼睛看啊,还来问我,是不是有病啊?”

他大概是因为长相十分的怪异,所以才不得那守门人的好脸色,再加上他穿得看上去十分的朴素、淡雅。身上穿着一袭青灰色的长袍子,都已经隐隐约约的有点褪色了,看上去有些陈旧,而他的书童身上穿的衣服竟然还有补丁。

狄小词定眼看了看,忍不住叫了起来,拍了公孙策的肩头一下子说道:“哇,这是我的包大哥。”

“你的包大哥?那是谁?”公孙策正犹豫着,狄小词已经跑到那个人的面前,兴高采烈的喊道:“包大哥,你回来了。”

原来来的人正是考中探花,高中回来的包拯。

包拯抬头一看,发现狄小词像一只小燕子一样飘到了自己的面前,笑语盈盈的问着自己,连忙说道:“是狄姑娘,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还好,还好,多亏当时包大哥你的相助,所以我这脑袋还好好的挂在我的头上。”

包拯听完之后,便笑了笑,他一笑的时候,牙齿就露出来,显得特别的白,一时之间映得他黑白分明,看上去十分的好笑。

狄小词心想:也难怪后人称呼包拯为包黑炭了。

他们正说着呢,六王世子便已经带人准备往里头走,这时候狄小词嚷嚷问道:“包大哥,你赶考回来,这次准备去什么地方啊?来县衙门做什么?”

包拯不卑不亢的说道:“包拯这次来县衙来是赴任的。”

“来赴任的?”狄小词跳了起来,指着他说道:“莫非……莫非你就是新来的晋阳县太爷?”

包拯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不敢当,包拯正是新来赴任的县令。”

“哇,原来你竟然就是县令啊。包大哥,你也实在是太没排场了吧?我还以为县令应该是大箱子小箱子,起码用马车拉上它几十车,然后前前后后的再跟着很多人,这样才叫排场。可是你……你这分明就像一个赶考的穷书生啊。”

包拯浩气凛然的说道:“狄姑娘严重了,包拯本来就是身无常物。”

狄小词皱了皱眉头,对他说道:“就算如此,那你也应该雇辆马车,把你们送来啊。”

包拯摇了摇头说:“那倒不必了,走路一来可以强身健体,二来又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包拯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方式。”

“是个怪人。”狄小词白了他一眼,便走到公孙策的面前,指着包拯对他说道:“这就是新来县太爷,快叫县太爷吧。”

“啊?”公孙策犹豫了一下,上下打量着包拯,问道:“你真是新来的县太爷?”

包拯也知道公孙策肯定是觉得自己比较黑,所以才会如此的惊讶,连忙说道:“不错,在下正是包拯,也的确是新上任的县太爷。”

公孙策凝望着他,一时之间有些出神。

狄小词伸出手来“啪”的一声打了一个下的手臂,对他说道:“喂,公孙策,你傻了啊?干吗半天不说话?”

公孙策摇了摇头,有些苦笑着说道:“并非公孙策不说话,只是公孙策见过那么多上任的县令,从来没有见过一位县令是像包大人这样,两手空空的来上任的。真可谓是两袖清风。”

他们正在寒喧着呢,已经惊动了六王世子的人,六王世子便派人去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一打听,原来是县太爷来了,便连忙去通知六王世子。

六王世子听了后,也觉得很是诧异,便带着人走上前来,看到包拯两手空空,身无常物,只是带着一个书童就来赴任,不禁有些狐疑的问道:“你当真就是新来的县令包拯吗?”

“不错,在下正是包拯,请六王世子明鉴。”

六王世子犹豫了半天,才对他说道:“你说你是新来的县令,到底有何凭证?”

于是包拯便把朝廷的委任文书和官印拿了出来。

见到委任和官印后,六王世子也不得不承认。六王世子也觉得很是感慨,对他说道:“我倒是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奇怪的赴任官员,既然如今包大人已经成了这县衙的县太爷,我们还是回到县衙里再说吧。”

于是公孙策便和六王世子一起,同包拯走了进来,狄小词也跟在了后面,他们很快的就来到了县衙里头,等到坐下之后,六王世子便笑着说道:“没有想到包大人如此的两袖清风,本世子接下来可要为大人接风洗尘才好。”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